而趙正書呢,就這份竹書本身,記載不夠詳盡,許多大事件并沒有時間地點相關,整體行文偏寓言,有記載前朝事而警示后人之感。
又因許多事不能自圓其說,目前基本把它歸為家一流,屬于街頭巷尾傳聞記錄那一款,來源應該就是胡亥上位之后為了挽回自己名聲做的一系列正統理論宣揚。
胡亥吧,就是很標準的沒啥本事還一天天想這想那,雖然都說大家要逐夢皇帝圈,那也不是誰都能逐夢的,得看個人能力和心性。
我們看史記中李斯列傳始皇去世這一段,胡亥與趙高謀,趙高先表示,你爸死了,你哥要上位了,你沒有任何封地,以后可怎么過日子啊。
胡亥這個時候表現得居然很大義凜然,圣明的父親最了解兒子,我爹既然沒分封,就沒什么可說的。
趙高一看你跟我在這裝,說現在天下大勢就在咱們三個人手里,難道你真想給你哥當永遠的弟弟胡亥就又推拒,不行的呀,廢長立幼是不義,忤逆我爸是不孝,我沒有才能還上位是無能,這么干大逆不道要被別人戳脊梁骨的
這一段,表面上是拒絕,實際上可以說是把自己上位路上會遇見的障礙都給盤點一遍了,說你沒那心思誰信啊。
問題拋出來了,趙高也給出了相應的回饋,不義這點可以看商湯、周武,人家殺了老板也沒被人罵其實人家兩個都是開國雄主來的,你胡亥算哪根蔥;不孝可以用衛君來堵嘴,孔子都沒說他不孝呢這段就屬于欺負胡亥書讀得少了;總而言之,不要想這想那的,干就完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啊公子。
這么一段又編造又敷衍的話說出口,兩個人都好受多了,獲得了極大的心理安慰,大家可以放下包袱來作孽了,趙高就轉而去說服李斯。
有人說胡亥在這里表現的很有智商啊,堪稱圓滑,一句句都在引導趙高的話耶,怎么會是后面被趙高操縱的蠢貨,形象是不是有點割裂了
其實不然,這種政治性的虛偽與推拒算王族子弟的本能,我們現代人過年收紅包還會和親戚拉扯一下呢“唉呀不用了,我已經是大孩子了真的不能收紅包了再收就不像話了”,其實也是這種敷衍式拒絕嘛。
還有那種禪位時“三辭三讓”的,難道是真不想要皇位不可能滴。
趙高來問他的時候,胡亥就確認了其目的始皇帝本來就不支持分封,何談公子們的封地,此時論的是皇位。裝裝樣子又不會讓大位丟了,這種操作可以證明他有意圖有自己的計較,但不能說胡亥就算個聰明人。
他拋出那幾個“不義、不孝、不能”的問題,就是一個向趙高“問策”的狀態,就差直接張口“為之奈何”了。
要看他的政治智商,還是得看登基后的做法,呃,大家都知道,就是殺呀殺玩呀玩,趙高手拿把掐的。大秦二點五世而亡,千百年來胡亥都被指著鼻子罵史上第一敗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