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帝與少保對視,無奈而笑。
季漢陣營,劉玄德初次聽天幕提及他與孔明,便肯定了二人君臣厚誼終生未相負,以至名傳后世,他拉著自家軍師的手萬分懇切:“吾知軍師之心,軍師亦知我心”
諸葛亮點點頭,自天幕論曹魏一朝后便出現的憂慮稍有減輕,也罷,雖成事在天,但謀事在人,既然他能與皇叔相得終生,那把這百年功夫都用來做一樁困難之事,又有何懼
天幕早言高祖基業,漢室四百年江山在上,他們君臣雖只是書頁上幾滴墨跡,也算載于漢史,相隨千載了。
其實翻翻史冊,關于扶蘇的記載不過千余字,所謂偏重儒家、支持分封、生母是楚國公主,幾乎都是推導出的結論,不可盡信。
但流傳太廣,就比較煩惱。挺多人現在還覺得他是一個軟弱之徒,然而人家留下的評價是“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好吧,說自殺就自殺,根本沒在猶豫的。
我們重看扶蘇與老爸頂牛這段,司馬遷在史記里是這么記載的:“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于上郡。”
就這段話而言,扶蘇和爸爸擰的原因還是挺明顯的,“臣恐天下不安”,主要從社會安定方面來考慮,請求始皇這時候手松一點,來穩定諸生之心,結果就被很多人拿來作為他看重儒家不惜忤逆爸爸的證據了。
另一個他重儒的論調集中在他的死亡,很多人認為扶蘇死得那么痛快是因為他遵循儒家那套“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理論,但朋友們,就,儒家為后世所知的那套君臣父子觀在這時候還沒有出來呢
三綱五常那套君為臣綱父為子綱的理論,最早也是西漢時董仲舒提出的,人家在那搞中央集權的支撐體系,和扶蘇自殺可隔得太遠了。
說完扶蘇是否偏重儒家,再回到李斯身上。李斯在這里的選擇,要論起來保持地位當然很重要,但在此之前還有性命。
有個比較地獄的說法,是老秦人上位先收拾前朝臣子。
秦孝公愛重商鞅,商鞅變法搞起來,秦國強起來,秦惠文王上位先把商君做掉了;秦惠文王時,張儀連橫六國,老秦在邦交中一轉危局,秦武王上位先打發張儀滾蛋;
孟說死了倒是活該,誰讓你好好的擱那兒和國君比賽舉鼎;秦莊襄王用的呂不韋,屬于罪有應得那一波,擔心始皇搞他,自己喝毒酒死了。
這里面有些人是自取滅亡,有些人屬于形勢所迫,但不得不說有種莫名的傳承感,而李斯,也站在了這樣的一個關口。
秦國歷代君主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