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始皇和長子的相處,很遺憾,并沒有史料可考。再次感嘆秦朝留下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當時官方對書籍的管控、楚人一炬的烈烈大火、長久年歲下腐爛的竹簡,都讓歷史塵歸塵土歸土,這樣一個短暫而璀然如流星的奪目時代,到底隱沒于千秋之下,只余今人不斷求索。
不知道父子倆的狀態,自然也就沒法從親子關系和教育心理等方面進行分析,也許始皇帝對這個長子確實失望,所以扔得遠遠兒的自己待著去吧,也許始皇帝確為磨礪,也許還有未曾發掘的關乎二人的記錄,我們都無法得知。
如今能做的,也只是在固有史料上不斷推測揣摩一些政治上的暗流涌動,什么理論都有,什么洗腦包都有,但真成定論的屈指可數。
但關于此代的討論不熄。說到底,大家遺憾的不僅僅是扶蘇自身,還是他身后代表的那個龐大卻突然倒塌的帝國。
畢竟胡亥實在是太二百五也太不堪了,很多人打心底不能接受啊,就,大秦覆滅也罷,沒有不易的王朝,但國以這種方式在胡亥手上沒了,好好一個公子就在這樣的小人行徑下死了,那看客就很難受了呀。
而這位公子的死亡也是真的過于典型也過于悲劇:剛剛建立的前所未有的大一統帝國的第一次傳承、當之無愧的雄主的長子、前所未有的陰謀與背叛、意料之外的霍亂。
如果歷史是一場大型互動游戲,那可以說扶蘇在爸爸死后先后承受了掉血持續傷害buff、無法行動、無視護盾斬殺等等一系列攻擊。
后頭的王朝一看,第一個皇帝的首次皇位交接就出了這么大的事,愛重的臣子、疼寵的幼子、不起眼的內侍之臣都不能信任了,大伙還不膽戰心驚對儲位安排斟酌再三么
就此呢也衍生出一些新的悲劇來大痛,不過秦之扶蘇,就講到這里啦。
終歸虛妄了。
天幕逐漸淡化褪去,蒼穹重歸明澈,眾人的思緒卻早已凌亂。這次講述不同往常,身在其中者想要理清,又茫然得不知該從何處下手,帝王卻依然冷靜端嚴,怎樣看都是不會崩卒的山。
嬴政先安撫了眾卿情緒,打發大家各歸其位,把胡亥扔給姊妹兄弟們試后世刑罰,又隨意擺擺手把趙高拖出去加以極刑他在二世那處固然權柄在手地位超然,在此朝到底只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宦臣,沒人真把他當回事。
眾人皆散去后,帝王面前只剩二人。
扶蘇沒吭聲,知道這是君父要決定的事,李斯與君主雙雙沉默,往日君臣相得與今后的背叛糾纏不休,橫成一道難逾之河。
跪趴于地的人閉了眼,想自己終究太貪。既已跟隨功蓋三皇德高五帝之君,又得其信重,伴君創下那樣多千秋偉業,如何還能言退天幕說的無錯,功過如他,到底也只是被權勢驅使的一只狡兔。
始皇帝未曾暴怒,只看著這位自己賦予許多信賴許多好意的臣子,想他之功績與罪果,最終還是嘆息。
“天幕言大秦二世而亡,胡亥自是一重原因,卻也不是這樣簡單,尚有難料之事。你且歸去,牽黃犬東門逐兔吧,待日后天幕解讀,自有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