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轉過身去,又恢復往日威嚴凜然的神情,召來武士堵住正殿的大門。
張湯想起天幕談論初漢事,說高祖血脈順流而下,成就劉漢皇室一脈相承的雄才與寡恩,收回自己欲說的話,深深埋下頭顱。
和烈日同生的、取火的帝王,沉默地在皇位上燃燒。
巫蠱之禍的討論也挺多,我們慢慢來論,首先是劉徹有意推進巫蠱之禍從而廢太子這個觀點,可以很直接地畫叉。
早在說劉啟廢劉榮時我們就說過了,劉徹的時代是在多年積累上進行大的變革的時代,漢武帝做得當然漂亮,但作為有遠見的雄主,他比其他人更清楚繼承人的重要。
很多東西都不是一時就能穩定的,它需要至少兩代君主的堅持才能代代傳承,如果上來的是個憨貨大手一揮把前朝政策全取消了,那就是最讓人頭痛的費無用功身死政消。
要么劉啟被栗姬一句話說得爬也要從病床上爬起來呢,人家剛剛收拾完的七國之亂,絕不允許后面人再瞎搞把桌子掀了啊。
大家經常討論的三位千古一帝,秦朝史料基本沒了不談,后面的漢武帝與唐太宗對太子的看重與規劃都是很明顯的。
李承乾才十二歲,他爹李世民就表示“宜令聽訟”,劉徹對劉據更是開博望苑以通賓客,對繼承人的政治班底有一定構建,也更會根據帝國和自身的需要去配置一個太子。
啊這千古一帝居然有我嗎
李世民聽漢朝事聽得好好的,突然得知這么個消息,一時驚住,長孫無忌最先反應過來行禮:“陛下德加海內,自當千古”
君主是千古之君,跟隨他的臣子自然是千古名臣,眾人懷著喜意祝賀帝王,李承乾卻更覺壓抑。
父親光耀至此,他要如何做才能不墮其名
唐人歡欣雀躍,杜甫自寫太宗。
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
平津侯主父列傳中,劉徹報曰“古者賞有功,褎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
又于資治通鑒漢紀有言“漢家庶事草創,加四夷侵陵中國,朕不變更制度,后世無法;不出師征伐,天下不安;為此者不得不勞民。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
不難得出結論,在武帝的政治版圖中,他這一朝是“遭遇右武”的時代,他要在這一朝變更制度,出師征伐,哪怕勞民也要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完。而太子劉據,在他眼中是一位敦重可安天下,能夠接他的班休養生息的“守成尚文”之君。
換言之,劉據在政治層面上,是一個根據劉徹與大漢國情而捏出的,符合他安排的政治走向的繼承人。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