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宇文化及叛變,深究這次兵變,關隴集團不僅弄死了皇帝,也弄死了很多江淮派臣子,楊廣一朝的矛盾于此處爆發,又很快熄滅天子因政策傾斜而產生的分化,殺了皇帝和另一派就行。
上層的奪權斗爭落幕,勝利者回首,卻發現王朝覆滅早已無法挽回,平民的怨氣也并不能輕易消散。
某個隋末位面,宇文化及帶著司馬德戡、陳智略一干人,率關中驍果與嶺南驍果與虞世基對峙。
“我聞關中陷沒,李孝常以華陰叛,陛下收其二弟,將盡殺之。吾等家屬在西,安得無此慮也”
楊廣重南臣久矣,平楊玄感叛亂、解雁門困局倚仗的皆是兵將,卻分外吝嗇,不肯獎賞。他的大好頭顱,自然當由被他拋棄的關中臣子與兵士砍下。
李世民凝神聽著,身邊程知節卻有些無言以對:“天幕這次論煬帝,提出許多后世論調,本以為楊廣是無可爭議的暴君,卻還有許多為之翻案的說法,因科舉得罪世家而被推翻,因運河名傳千古,這都什么跟什么”
千年時光究竟改變了什么,“網廟十哲”竟恐怖如斯
最后是大運河,這個就更沒意思了,吳王夫差爭霸天下,為伐齊開邗溝;秦通靈渠,漢有槽渠汴渠;曹操更是鑿白溝、平虜渠、泉州渠、新河、利漕渠,貫通河北平原;魏人修討虜渠,開廣漕渠,桓溫開桓公溝,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楊廣對運河的建設,是在先代這許多溝渠的基礎上進行的連通,很多渠道隋末就已經堵了,全靠唐代苦哈哈修整疏通,不修則毀淀。
要談功績,夫差曹操他們都得分一杯羹,大家都是大禹再世。更別提這條隋唐大運河與我們熟知的并非同一條,現今的京杭大運河只取其中部分,忽必烈棄楊廣最愛的洛陽而直至北京。
一個帝王為出游而造龍舟,為威勢開運河,在天下大半百姓為勞役而死,婦女也被拉出鑿渠時,說什么“君子論跡不論心”,只看運河建成的結果,就有些太可笑了。
隋末的累累白骨堆積岸邊,河上尸山遍布,督工拉走一車又一車隨意棄之,成就施暴者的千古之名。
李世民點了點空中楊廣的畫像:“從來如此。沒有值得稱頌的功績,就斂前人之果,沒有堪稱堯舜的德行,就彰先輩之功。”
運河通南北,開天地,自是不世之功,但放在帝王身上卻微不足道。人們論文治,論征戰,談給后人留下的偉業和傳承,論不死的世代和不滅的精神。
縱然真留下運河江波,用人命開出的通達天地,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