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頭這位官家剛登基改元,本以為他不類父兄,能做中興之主,如今事兒還未做,罵名已傳千古。能拿來和之前二位相提并論的臣子暗自嘀咕,能是什么好玩意么
趙煦揣著強兵的夢溘然長逝,其他人自然考慮起繼承人的問題。皇帝沒兒子,下一任就在宗室里挑,宰相章惇就和垂簾的太后商量,表示在禮律當立母弟簡王。
向太后說nonono不是這么算滴,你說的簡王趙似是皇帝的親弟弟,但他們的生母朱氏并不是皇后。我這個做太后的沒有親生兒子,那神宗的孩子們就都是庶子,按這么排,最大的申王趙佖眼睛有毛病,該輪到端王趙佶來當天子。
章惇不抗議是傻蛋,如果說長幼有序,那立申王才對,如果說禮法有定,立簡王最妥當,怎么說來說去推了這么個人選
太后又說了一些類似大家都是神宗兒子,就不要分這么清了,端王有福壽還很孝順的話,曾布、蔡卞、許將等人也為太后點贊,章惇提這些壓根沒和咱們商量,太后所言極是啊。
于是事情就這么愉悲快劇地決定啦要我說,端王有什么福壽,他有福壽螺還差不多。
向太后大約是考慮到上一任皇帝與曾經的垂簾太后高滔滔之間的惡劣關系,不想重蹈覆轍,要么是看重端王生母早逝,母家地位低好操控,不會分她的權勢。
又可能“徽宗為端王,每日朝慈德宮,欽圣命鄭、王二押班供侍”的行為太感人,當真讓她覺得這個皇子孝順無比;抑或是徽宗的王皇后與太后家族之間的姻親關系,為情為利都合理,無論如何,錯誤的決定做下了,惡果被埋下了。
這個常年沉溺于風花雪月與金石書畫,被后世之人唾棄和譏諷千年的文人皇帝,終于還是接過了他兄長的皇位。
如果不是天幕往日論史有理有據,眾人簡直想不顧體面疾呼這說的都是什么,胡編亂造也不能這么來。
這般低智的行為,這般沒用的皇子,究竟是怎樣的豬油蒙了心竅,才會推舉他上位,教人眼睜睜看著他嚯嚯大宋來之不易的勝利。
端王是什么人,自小便縱情書畫愛好玩樂,并未在朝政上表現出什么過人天分。平日見他要么是在酒會上,要么是在蹴鞠場,長這么大就沒干多少正事,若不是后人點名道姓,誰能想到這位會當上皇帝
章惇更是吼劈了嗓子:“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眾臣苦笑,聽到了,幾百雙耳朵都聽到了,就是不知那時空的太后與曾布蔡卞如何想了。
尊位上的天子比他們還驚訝,自天幕說出那個人選后便如墜云霧,一副生無可戀不敢相信世界的模樣。本以為是個走岔路或能力不濟的,如今看來居然是單純的無路可走痛哉,天亡我大宋
位面之外的宋太祖捕捉到“風花雪月”和“文人皇帝”的關鍵詞,想起違命侯那些嘆惋之調,套用到大宋后世皇帝身上,眉心突突直跳,天幕說的“腦溢血”大約要提前發作。
身側的趙光義上前欲扶,趙匡胤看見弟弟便想起這趙佶還是他的后人,祖宗喜書法,好歹知道做正事,這趙佶當真是
說實話,宋徽宗是一個多功能綜合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