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秦,天幕說過大一統王朝開始的時代。
落筆是女將軍們的故事,這是屬于我的史書呢。
天幕才不管他們忙什么,在或期待或恐懼的目光中如期而至。
大家好哇,上一期發出去之后真的氣炸很多朋友現代人經常有穿越的奇思妙想哈,劉阿斗穿成趙構,徽宗穿成落榜美術生什么的,但第一個有點太地獄了博主不敢想,真要穿越還是讓職業消防員李世民同學來吧。這一天天的忙成啥樣了,強烈呼吁穿越局給唐宗漲工資
他宋當時有個十不管的民間歌曲,大致有這么幾句不管太原,卻管太學。不管防秋,卻管春秋。不管石,卻管安石。不管河北地界,卻管舉人免解。
從這個記載來看,時人頭腦清正的其實也不少,奈何官家不聽不問,最后只能走向最差的結局。但宋一團糟的繼承人講述還是到這里吧,話題再轉到其他人身上。
論皇位交接,秦朝上來就給后面人來了個大的,以至于后世再怎么樣也要先考慮繼承人上位與掌權問題。
劉邦君臨天下,和皇后一同上手翦除各大諸侯王,征匈奴,抱病征英布,立白馬之盟確立劉氏地位,斟酌再三沒有廢劉盈;晉與隋權臣登基,考慮更多的則是政治因素,但盤算到最后一場空,司馬衷與楊廣的故事我們也很熟悉啦。
到唐朝,李淵莫得牌面,四處征戰與大權在握的是秦王,真開國皇帝李世民揣著滿腔父愛,從小培養太子,結果好大兒們也不消停。
趙匡胤黃袍加身,投身亂世,北宋建立后“先南后北、先易后難”地打江山,但他的繼承者人選也比較模糊,結果大家都知道。元朝是馬背上的民族,忽必烈報以厚望的太子去世,最終只能立皇太孫。
常說大一統王朝的開國雄主都很英勇,要么平四海要么清朝堂,都在給下一代做準備,但原定一代們不知為何不是很拉就是半道出問題。太子們顫顫巍巍走在路上,能真正登基的都沒幾個。
在這樣的狀況下,明太祖朱元璋吸取了無數經驗教訓,尋思咱和他們可不一樣,為太子做了萬全的準備。
然后吧,就和他們都一樣了。
大明啊。明前歷代都有種無言感,天幕之前提過幾次明朝,不是比肩徽欽的堡宗朱祁鎮,就是在朝堂上擺了好幾十年的擺宗,還有九千歲太監和飲恨而死的景泰帝于謙,這到底是個什么朝代
后人整日將朱祁鎮掛在嘴邊,有事沒事罵幾句,聽眾對明朝也生出些莫名的好奇。
簡而言之,什么樣的時代養育出如此奇人
劉徹微瞇著眼,唐宋元明,北宋被金人所亡,南宋北伐未成,依然受金人所迫。按天幕之前的敘述,契丹建立的遼國“被蒙古吃了”,黨項西夏認金為主,又被蒙古鐵蹄踏死。
聯系到五胡亂華時說過的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元清樹立固定政權,這個馬背上的民族元,大概就是蒙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