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尚不知這個兒子從出生就充滿謎團,被后世從元妃到高麗妃到皇后安了四五個媽,作為既定的親爹,此刻他只滿懷慈愛地拍了拍這個兒子的肩膀,示意其受苦了。
朱棣看爹面色黑沉,想到后代皇帝們不懂事,爹為祖宗家法受國之垢,也握緊老爹的手,父子二人在詭異的錯頻中其樂融融。
在儒家與小農經濟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歷代王朝大多秉持著一種傳統的天下與四海觀,地大物博啥都有,啥都不缺,藩屬國的朝貢也是臣服與統御的象征,大多數時候體現在形式和禮節上。小國拿著自家破爛來,帶著大堆賞賜走,經常被現代人吐槽是打秋風。
但這也是政治上“宗主”位的達成手段,雖然看上去實在人傻錢多,但在一貢一賞中,天子統御四方、天下共主的認知就此搭建。
而鄭和下西洋在這樣的朝貢模式中生發出了更多的政治與經濟內容在元朝海上絲路的貿易交織后,明代海域在朱元璋的禁令下沉寂多年。
直到鄭和帶著皇帝“耀兵異域,示中國強富”的指令出海,南洋的海域又一次認識到了誰的拳頭比較大,ake大明greataga
在宗主國船隊開到家門口的情況下,傳統的朝貢體系也在對外關系的基礎上發生變化,在“厚往薄來”的原則下,鄭和的船隊給出天子的賜物,收來朝貢之物,遠洋貿易也隨之蘇醒。
在下西洋背景下,有個故事常被提起,說永樂年間有祥瑞“麒麟”,其實是長頸鹿。大家看了哄笑一通古人迷信,但縱觀明史,在王朝中可考的“麒麟”貢,大多發生在永樂年間,這本身就能說明問題。
我們知道祥瑞這種存在很多時候并不是皇帝認為的,而是手下人吹出來的。
文人是不撥不動的趨利群體,除了常規的闡釋災祥,祥瑞的出現一般是在如下情景,一是皇帝是真宗那樣信天書的,二是場景符合。雖然都是政治上的逢迎,但二者有本質區別。
永樂年間的“麒麟”,主要還是在萬邦來朝狀況下的一種政治認同對古人來說,異獸和政治是分不開的,龍子鳳孫至高無上,麒麟則是生活在傳說中無人見過的瑞獸。
新出現的動物叫啥都可以,叫羊駝也行,喊皮皮蝦也沒問題,但在臣子們將它順勢音譯為古代祥瑞的那一刻,它就與王朝緊密相關。
張居正淡笑,從周至春秋,王孫被比擬為麒麟,為君者捕獲它,文人贊頌它,麒麟與圣君牢牢捆綁在一處,非明王不出,但誰也沒真正見過它。
大約它只是個普通的、羊頭狼蹄長異化的動物,抑或是某種曾存在過又消失的物種,但正因它罕有,正因其不可得,人們才會視其為圣王之嘉瑞,本朝甚至將它繪制為補服圖案。
異獸是最簡單也最直接的權威象征,盛世需要瑞獸來點綴,但也僅僅是點綴。縱使沒有麒麟,永樂年間還是萬邦來朝,古人筆下為靈昭昭的神獸現世,不過是成祖君臣為盛世挑選了一個符號。
在這符號之后的,才是天幕想要敘述的皇權與外交,藩屬與朝貢。
三寶太監在燕王身后安靜侍立,聽渺遠而不可見的海上,見脖頸細長被后世稱為長頸鹿的異獸,也看那張其他人或許還沒辨認出,但自己最熟悉的面孔。
朱棣放下手中的磨盤柿“風大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