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家里的老四,因為是小兒子,從小就被劉父劉母他們偏心慣了,干活的時候見不到人影,吃飯的時候就十分積極了,能夠不偷懶跟著下地就算好了,就別指望他能夠干多少活了。
不說外面的活了,就說家里的活,幾個妯娌互相推諉一下,大部分時候還是二房這邊比較吃虧,誰讓原主身為老二,不像老大老四那么受父母偏愛,又沒有老三那么聰明呢
原主自己撐不起來,李氏這個做妻子的,在家里自然地位高不起來,也只能夠帶著子女一起吃虧多干活了。
早上劉父劉母他們見陶長安終于肯從房間里面出來吃飯了,劉母扣扣搜搜的給他打了小半碗半干的雜糧飯,一臉不耐煩的催促道
“老二你也休息這么久了,看你現在這個樣子想來也好得差不多了,今天就跟著一起下地吧”
看老頭子和大兒子小兒子他們累得不輕,劉母心理也是十分心疼的,可不想讓老二繼續偷懶下去。
隨著劉母話落,堂屋里面的一大家子人目光都看了過來,沒等陶長安說什么,原主大嫂楊氏早就看不慣二房這邊偷懶了,譏諷的說道
“二弟你也歇了這么多天了,你不會想就這么一直讓公爹和你大哥他們這樣白白養著你們一家吧
眼看地里的活可不少,公爹和你大哥他們幾個怎么忙得過來,要是再不趕緊去干活,總不能讓這么一大家子下半年喝西北風吧”
在楊氏看來,自己丈夫是家里的長子,以后家里的東西大半都是他們的,二房這邊要是光吃飯不干活,那損害的可是他們大房的利益。
這在楊氏這個吃什么就是不能夠吃虧的人看來怎么能忍
老三家的小王氏一臉贊同的道“對啊,二哥二嫂你們也得為這一大家子著想啊,總不能只顧著自己偷懶,讓公公婆婆他們受累吧”
自己的男人自己心疼,這幾天可把當家的給累壞了,小王氏作為婆母的娘家堂侄女,在這個家里面多少還是比較得婆母劉王氏喜歡的,這個時候她也是敢站出來說話的。
至于老四家袁氏,自己丈夫一直吊兒郎當的,時不時還能夠從婆母手里摸點零花錢,相對來說,四房這邊的日子還是比較好過的。
自己丈夫都沒怎么干活了,在這種容易撞木倉口的時候,袁氏可不想湊什么熱鬧。
要是換成原主在這,說不定就會羞愧的低下頭,覺得是自己拖累家里了。
陶長安可不是原主,也不會像原主那樣期待得到自己的關注,進而忽略了自己以及自己的小家。
身為現代人,他已經習慣了一般子女結婚以后,就分家自己過自己的小日子了,哪里像這個時代這樣一大家子擠在一起,整體雞飛狗跳的,做什么都不方便。
但如今來都來到這里了,除了入鄉隨俗之外,適應這個時代的社會環境外,陶長安也不能夠再做其他什么了。
吃完那有點卡嗓子的早飯,陶長安就拿起鋤頭跟著劉父他們一起下地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