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該交公的部分他也交了,至于這部分錢會不會被劉父劉母他們補貼給其他幾房,陶長安也懶得管了。
反正家里再怎么補貼,也不會是補貼給原主二房這邊,只付出沒有得到回報的事情原主愿意干,陶長安可不愿意。
置辦好各種好吃的以后,考慮到現在已經是九月份了,天氣馬上就要冷下來了,原主的那件冬衣那可真是硬邦邦的,好多年沒有換里面的棉花了,一點都不保暖
盡管這個時候已經有棉花出現了,但可能是劉家村不適合種植棉花,制作冬衣的棉花也只能夠用銀子買,這就導致了棉花的價格非常的貴,一般人家都不大舍得花這個錢。
很多人一大家子人,總共也只有一兩件硬邦邦的棉襖,冬天一大家子都只能夠躲在屋里擠在一起取暖。
想要出門的時候,就輪流穿著棉襖出去。
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陶長安可不想再受原主那樣的苦,挨餓受凍這樣的日子他可過不慣。
看到鎮子上有棉花賣,他干脆走過去問了一下,道
“老板,你們這里的棉花怎么賣”
布莊的老板見來人穿得非常普通,估計也不是什么富貴人,態度十分平淡的說道
“我這棉花可是從省城那邊運過來的新貨,你要是想買的話,一兩銀子四斤便宜點賣給你一點”
嘶倒吸一口涼氣,這棉花賣得也太貴了吧
換算成現代的時候,一兩銀子就差不多是一千塊錢,才能夠買四斤棉花,也就是說一斤棉花就要250元,這簡直就是天價
盡管覺得十分貴,幾乎都要把自己最近一段時間掙的那點私房錢都花完了,但考慮到這邊冬天天氣十分寒冷的問題,陶長安咬了咬牙,對布莊老板說道
“那就先給我來4斤吧”
一下子又花出去了一兩銀子,加上剛才買的那些用來偷偷給自己加餐的食物,弄得自己渾身上下就只剩下五十多個銅板了。
盡管那點錢不多,但陶長安的心卻比過去安穩了很多,如今小空間里面存放著這么多食物和貨品,足夠自己安身立命一段時間,不用怕萬一被劉家趕出家門后,自己養活不了自己和小家了。
有了這個底氣在,以后只要自己想的話,有手有腳的,就不怕掙不到錢。
心里面的安穩,那是再多錢也換不來的。
買好東西之后,陶長安看了下時間還沒到中午,就找了個地方歇了一會兒,順便吃了點東西后,就直接步行走了兩個多時辰回到劉家村。
等回到村里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了,天色還沒黑,走進劉家院門的時候,就看到大丫正在院子里面剁豬草。
那么小小的一個人,卻要拿著那么重的一把菜刀費力的剁著豬草,讓人見了就覺得不大忍心。
可從原主的記憶當中可以知道,大丫這樣費力干活的場景,早在她四歲學會走路開始就一直幫著家里干活了。
即使俗語常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在陶長安看來,讓這么小的女孩子干這么多活,男孩反而能夠隨心所欲的在村里一直玩到七八歲才開始干一點活,實在是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