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足夠實力之前,陶長安還是打算茍著一點,先照顧好自己滿足自己基本的生活需要之后,再照顧一點原主的小家,最后要不要分家,就看到了那個時候分家對自己的利弊了
這個時代提倡聚群而居,四代五代同堂通過眾人的力量來抵抗各種可能遇到的天災人禍。
有時候遇上官府征用勞役,如果按戶來算的話,不分家還能夠減少被拉去做勞役的風險,至少沒有分家,家里兄弟多,輪流去的話,有人分擔風險,家里也有人照應
作為一個無權無勢的平民老百姓,要是分家的話,這些好處就沒有了。
權衡利弊一番后,最好的分家辦法莫過于分家分產不分戶了,家可以分了,但戶籍上還是一家人。
不過要怎么操作,也得等以后再說了。
等劉父他們說完話后,陶長安這才面帶為難的說道
“爹娘,不是我不愿意幫著大哥他們去問問那位貨郎,實在是連我這份活計,要不是跟對方結了善緣,估計也是很難拿的。
畢竟那位貨郎也不是我們本地的,不會經常到我們這邊來賣貨,對方出的工錢也不算低了,要是說出去,多的是人愿意搶著去干
而且我這里也不是時時都可以去幫他賣貨的,只有他從偶爾從隔壁縣過來之后,才會讓我幫著他一起賣貨。
不過等下次見到那位貨郎的時候,我一定會幫著問問,看那位貨郎還要不要人吧
要是還需要人的話,我肯定幫著家里人先的,爹娘大哥你們就放心吧”
不管怎么說,先應了劉父劉母他們先,至于后面就直接推托說對方不要人算了。
陶長安自己也沒有打算以后天天出去外面做貨郎賣貨,只是偶爾出去一次,其他大部分時候還是會在家里面干農活的。
對于現在的他來說,干農活其實不算什么辛苦的活計,自從經常喝小空間里面的泉水后,他的身體那是越來越好了,力氣也是常人的一兩倍。
等以后身體更加好了,能夠使出的力氣估計是一般人的三倍多吧。
只要有足夠的力氣,干農活對陶長安來說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他本人也是比較喜歡農村這種比較慢的生活節奏。
要是天天忙于賣貨,反而把自己的日子過得忙忙碌碌的,沒有時間享受生活,這樣的日子就跟他想要掙錢過幸福養老生活的初衷相違背了。
出去賣貨掙錢也只不過是給他享受養老生活物質條件而已,可不能夠成為他以后生活的全部。
有那個時間,還不如悠閑的享受農村的平凡生活,反正有小空間在,即使不分家,陶長安也能夠過上十分滋潤的好日子。
劉老大他們還以為陶長安這個賣貨的活計是長期的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