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自己手里剩下的那部分錢,為了不讓李氏多心,陶長安對家里的說法就是那部分銀錢留著周轉賣貨掙錢用的。
反正自己也沒有什么花花心思,除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陶長安也是不會亂花自己辛苦掙來的那點銀錢的。
李氏也才剛剛當家做主,能夠掌管家里大部分錢財她已經感到十分高興了。
反正孩子他爹平時除了出去賣貨,大部分時間都在村里呢,不用擔心孩子他爹亂花錢,做生意肯定要留點本錢的,這點李氏懂。
以前劉家沒有分家的時候,陶長安也沒有辦法說送小孩到學堂讀書認字什么的,只能夠自己在賣貨之余,花錢跟人認識了三字經里面的字以后,借著偶爾回家的時候,教李氏和大丫、二丫、石頭他們認字。
如今大丫十七歲,二丫十三歲,石頭也有十來歲了,三個孩子估計是遺傳到了原主和李氏兩個,只是普通一般的孩子,記憶力還行,但也沒有什么非常好的天賦。
大丫馬上就要談婚論嫁了,盡管也認識了一點字,但以后一輩子那么長,要是什么都不會的只會相夫教子的話,一旦人生出現點變故,那可真是一點抵抗風險的能力都沒有啊。
陶長安作為父親,總是要多考慮一點的,趁著大丫還沒有談定親事,家里這邊再多留她兩年,
并且特地送大丫和二丫她們兩個去到縣里一個刺繡比較厲害的女師傅那里學點本事,好歹也是一個比較合適這個時代女性能夠掙錢的一個技能。
陶長安也不是希望大丫二丫她們以后以刺繡維生,只是好歹能夠讓她們平常的時候可以掙點零花錢,不用花點錢都需要看人家的臉色。
至于石頭,送他到鎮上的一個學堂讀了幾年書,長大后好歹能夠到鎮上或者縣里做個賬房先生什么
給孩子們做了比較適合他們的安排后,陶長安自此以后就安心的待在了劉家村里面享受清閑的生活,因為掙的銀錢不少,即使遇到不好的年景,官府來征收勞役,送點銀錢出去,也能夠讓他輕松的免掉這些苦差
偶爾劉老大他們三兄弟或者原主的兩個姐妹家里需要幫忙的時候,只要不過分,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陶長安還是愿意搭把手的。
可以說劉家在整個劉家村都算是比較團結的,日子在陶長安的幫扶下,也比一般農戶稍微好過一些。
陶長安在這個古代世界活到九十幾歲,硬生生把原來只是用來打算消磨時間的木工活計給學精通了,成為周圍幾個縣城當中最好的木工師傅后,才在九十五歲的時候無疾而終
看著下面孝子賢孫給自己披麻戴孝的場景,他心理還是十分安慰的。反正該交代的他也早就跟兒孫們交代好了,以后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自己沒什么好擔心的。
這些想著的時候,陶長安只覺得眼前有什么閃過,瞬間就失去了意識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