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貴婦們為把女兒嫁給少年將軍霍去病而絞盡腦汁時,王夫人的生命也走到了盡頭。
她才二十多歲,正當青春美貌,前一年又剛為皇帝生下皇次子劉閎
即便薄情如劉徹,也難免傷心流淚,給王夫人的母家送去了不少賞賜安撫,對王夫人留下的皇次子劉閎更多了幾分憐愛。
此時,匈奴再度來犯。
因為連續幾次被漢軍沉重打擊,匈奴人沒了往日的囂張氣焰,此次入侵甚至不敢久留,小股部隊沖進代郡、雁門等地,一番燒殺擄掠,立刻帶著搶劫的牛羊人口和糧食逃離,等到漢軍趕來時,匈奴人已經逃入大漠,無影無蹤。
“這些年打匈奴也不是全無效果啊。”
看到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人如今像過街老鼠一樣不敢在漢人的土地久留,連一貫主張黃老無為、堅持和親政策的保守老臣們也不得不感慨用兵匈奴確實有效。
與此同時,另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傳到長安城。
好消息是
生活在河西地區的匈奴渾邪王部和休屠王部本就因為河西戰役而損失摻重,還因為連續的敗仗被伊稚邪大單于猜忌,大單于有意將渾邪王和休屠王召到王庭處死。
眼看河西地區在大漢的連續攻擊下已經守不住,自己還可能被大單于殺死,渾邪王和休屠王湊在一起商量很久,決定向大漢皇帝投降。
通過往來河西地區的漢朝商人,渾邪王和休屠王送出了投降書信。
書信幾經輾轉最終抵達長安,劉徹對此是又喜又憂。
喜的是大漢自白登之圍至今已有百年,直到他這一代才真正完成了對匈奴的攻守易形,更打得匈奴部落主動求和依附。
憂的是匈奴前幾日才有小股騎兵突襲代郡、雁門等地,劫掠屠殺百姓,此番投降不知是真是假,該派誰前往受降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受降以后,突然多出的數以萬計的人口又該怎么安置處理
最終,劉徹決定派霍去病去處理渾邪王和休屠王的事情。
一方面,渾邪王和休屠王是被霍去病打垮的,他們部落的匈奴人對霍去病的軍隊有發自骨髓的的畏懼,即便有詐,霍去病也能隨機應變鎮住場面威勢;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劉徹需要衛青幫他處理和渾邪王、休屠王的投降書信同時送到長安的那個壞消息。
江都王謀反
江都王劉建是個比大部分的諸侯王更加荒淫無度之人,時常濫殺無辜,欺凌虐待身邊的侍從。
他自知罪孽深重難逃一死,于是和妻子行巫蠱之術,試圖咒殺皇帝,后來聽說淮南王劉安伙同衡山王有意謀反,竟然也打起謀反主意,在王宮中準備大量謀反物品。
現在,淮南王劉安自殺,同謀者或是被誅殺或是被下獄,江都王劉建面對朝廷大軍,也不得不走上自殺道路,和他一起詛咒皇帝的王妃等人全數處斬,只有女兒劉細君因為年幼得以幸免。
衛青帶軍隊前往江都王領地,迅速穩定當地局勢,鎮住周邊蠢蠢欲動的越人部族,派馬車送劉細君去長安。
劉細君雖然年幼,卻也知道父王母妃是罪有應得,去長安的一路上都非常安靜。
她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是什么樣的未來。
聽說衛青派人送劉細君回長安,李令月頓時來了興趣。
她聽過細君公主的名字,知道這位未來的和親公主會在烏孫國度過苦悶短暫的人生,留下愁苦的悲秋歌
這讓她不禁想起前世摯友上官婉兒。
一樣的因家人犯罪而身陷囫圇,一樣的滿腹才華卻身不由己,一樣的
“劉細君,難不成你是上官婉兒的前世”
如此想著,李令月來到未央宮前,翹首等待。
進出未央宮的侍中、中常侍們看到四公主在未央宮前等待,無不好奇駐足“公主殿下在等待什么”
“姣兒在等細君姐姐”
李令月直言“姣兒聽說細君姐姐和姣兒只差兩歲,卻已經擅長音樂會做歌賦,姣兒想和細君姐姐做朋友”
“可是”
侍中們露出猶豫神情。
劉細君雖有才女的名號,她的父母卻犯下了謀逆大罪,即便她因為年幼加上是女孩被免除一死,這一生怕也要在永巷度過。
“你們為什么露出奇怪的表情是姣兒說了可笑的話”
“微臣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