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姜榕下詔征辟大儒,征辟數十人,但只來了幾人,弄得臉上不好看。
最讓姜榕惱火的是那些征辟不就的人,名聲竟然更響亮了。
他想要給他們顏色看看,但被柳溫勸阻,只得假裝無事。若他還是周王的時候,鐵定把這些“有骨氣”的人捆來,打上幾板子,看是他們的骨頭硬還是他的板子硬。
今年殺了和流放了不少官員,一時朝堂難免捉襟見肘,姜榕想再試試,看能不能再招來幾個干活的。
正想著,楊約過來送奏疏。姜榕看到他,臉上不禁露出笑容,心中感慨若所有的官員都像楊約該多好。
楊約精明能干,博聞強識,勤懇忠樸,謙虛謹慎,以天下喪亂未平未己任,經常通宵達旦,幾乎以南衙為家。
“朕欲招儒生編一部寫歷代治亂的書,楊卿覺得如何”姜榕問道。
楊約想了下道“陛下英明,編歷代治亂之書,觀之可得朝政得失。”
“蒙陛下點撥,臣突然想起少時學家中所藏經文,長大后與人交流,發現無論是我還是他人所學皆有訛誤。臣深覺經文不勘,有誤天下讀書人,故請陛下招攬賢才,勘定諸經。”
“這個也編。所費多少所用多久有何人可推薦”姜榕漫不經心地問道。編個書能還能花費多少
楊約道“少則十多年,多著幾十年,費用待臣回去再計算。”
“哈,怎么用這么長時間”姜榕說完,又道“你們讀書人的事情讀書人明白,朕不瞎指揮。那個治亂的書籍需要多久”
楊約道“若陛下要求詳備,只怕需要數十年;若簡單,也需要數年。”
姜榕嘀咕道“怎么這么麻煩還有沒有更簡單的”湘湘現在都開始看書了,他若等書編好,不知等到猴年馬月。
楊約思考一下道“陛下,你覺得延請大儒為你講授歷代朝政得失如何”
姜榕聽了,下意識想拒絕,但又想學著做個好皇帝,遂無可奈何,道“就這樣,你安排下,不要太頻繁,人不要太迂腐,朕不愛聽那些之乎者也。”
“臣遵命。”楊約又勸道“陛下,勘定經文是為百代計,越早準備越好,每年的花費不算高。”
姜榕道“你與柳相擬一個章程給我。朝中支出甚多,萬事需要仔細考量。”
楊約道“臣領命。”
朝廷現在窮啊,前梁將百姓搜刮干凈,民生凋敝,土地荒蕪,百姓逃竄,又逢干旱,國庫空虛。
楊約退下,柳溫抱著一摞奏疏過來,道“你又給楊約安排了什么活剛才錯身時,他一臉思索都沒發現是我。”
姜榕與柳溫抱怨道“乖乖啊,勘定個經文至少需要十來年,這經文每個字都是錯的嗎”
柳溫了然,笑道“這經文有今文和古文之爭,再加上歷朝歷代的注疏,沒有十多年只怕做不好。若做不好,平白浪費人力物力,不如不做。現在開始做,倒不
是不可以。”
姜榕嘆道“你和楊約商量,我給你掛個總裁官的名頭,后世都知道是你編的書。”
柳溫聞言臉上露出笑容,拱手道“這可是名留青史的好活,陛下既然給了我,我就不推辭了。”
姜榕見狀笑了,道“你喜歡什么活,我都給你安排上。他們那些人一聽說打仗,比誰跑得都快;找他們處理公文,也是比誰跑得都快。”
“一群棒槌,不用理會他們。”柳溫面露嫌棄之色,又道“陛下立后,施恩天下文人自懷譜牒投于郡縣,各郡縣均陸續開始考查諸生,我只怕評卷之時還會考慮門第。”
姜榕道“慢慢來,有了問題再改。”
柳溫點頭道“陛下說的有道理,只要陛下不講門第重用那些人,門第終將會無用。”
“不僅我,連同后面的太子,都不講究門第,不出兩代,這門第就無用了。”姜榕語氣豪邁,正如他的湘湘所言,小花會繼承他的志向,將他的政策推行下去,雖死猶活。
旁人對世家飽含欽慕,但姜榕卻無半點這樣的心思,自覺地位和才能都凌駕于世家之上。
柳溫稱贊道“陛下英明。”
他說完,將一本厚厚的賬冊呈上去,道“這是各郡的戶數和戶等,陛下請過目。”
“總共多少戶”姜榕一邊翻看,一邊問。
“四百余萬戶。”柳溫說完嘆了一口氣。
“怎么這么少”姜榕道。
大周才四百萬戶,收來的賦稅哪夠朝廷花銷。北邊要防備北虜,南邊要對南齊用兵,他還想重建宮殿,樣樣都要錢,根本不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