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文秀夫妻雙雙被抓,但作為父母,葉敏和孟城都希望他們能受到法律最嚴厲的懲罰,心里都惦記著這件事,所以下午趁梁娟還在,孟城跑了趟派出所咨詢情況。
但這時候交通不是很方便,李徐二人所在農場離東河縣也不近,下農場的公安同志騎自行車過去,來回就要三四個小時。
孟城到跑出所時,下農場調查情況的同志還沒回來,所以他沒能問到太多有效信息。
于是第二天吃過早飯,孟城又去了趟派出所。
這次他見到了下農場調查的公安同志,并從對方口中,得知了徐海洋買藥材,制作迷藥的全部過程。
同時他也得知案件進展再次卡住的事。
其實這案子并不復雜,李文秀在偷換孩子的過程中被當場抓獲,且葉敏等人用的暖水壺里,的確查出了含有麻醉效果的重要成分,可謂認證物證俱全。
難點在于怎么定徐海洋的罪。
當然,在下農場的公安同志取證回來后,這事也變得不再棘手。他們已經拿到了相關人員的全部口供,足以釘死徐海洋。
問題在于李徐兩人不知何時對好了口供,李文秀堅稱徐海洋不懂中醫,并不清楚制作好的藥是干什么用的,更不知道她要調換孩子。
徐海洋也說他一直以為這是止疼藥,因為李文秀生完孩子后總覺得疼,而她生產的醫藥費都得自己掏,他們經濟條件不寬裕,只好拿著藥方自己找赤腳醫生配藥。
他還說自己沒有下過藥,也不知道李文秀膽子會這么大,竟然想調包孩子。如果他早知道這件事,一定會勸住李文秀,不至于走到這一步。
因此,雖然公安手里握有徐海洋找人制作迷藥的證據,能證明他跟這件事有牽扯,但仍無法判定他主動參與了這件事。
而徐海洋到底是被動,還是主動參與調換孩子事件,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他的刑期。
后者會坐牢,而前者可能只是勞動改造。
徐海洋本身就是下放到農場來的,再判個勞動改造,對他來說只是從一個物資相對富饒的農場,去一個條件更加艱苦的農場而已。
四舍五入,等于一點事沒有。
要不是這樣,負責這個案子的公安隊長趙正華也不會覺得那么棘手。
如果李徐二人的口供是真的也就算了,可梁娟看得清清楚楚,下藥的人就是徐海洋。
而且他們內部盤過時間線,也都覺得李文秀個人完成下藥的幾率并不大,她大概率有幫手。所以他們也都覺得徐海洋不但不無辜,還高度參與了其中。
如果這次不能將徐海洋繩之于法,不但趙正華自己過不去心里那道坎,傳出去也會影響到公安的威信。
看到孟城時,趙正華別提多高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