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也許她應該做點什么。
葉敏想出的主意其實挺簡單,也不是很有新意,她打算在部隊給錢曉云介紹個對象。
這可不是她突發奇想,而是經過慎重考慮想出的辦法。
江技術員父親級別雖然不高,只是區革委會主任,但現在是大運動時期,革委會權力大得很,隨便給人扣個帽子,就能把人從單位帶走。
必要時候,跨區執法也不是問題。
可以說在江城,除非錢曉云能找到比江父級別更高的對象,否則沒人敢輕易對上江父。就算真有這樣赤城的人,以錢曉云的性格,也不一定會愿意拖累對方。
要不是這樣,原著中錢曉云也不至于單到三十多,直到江父進監獄才結婚。
而錢曉云的命運拐點有兩個,一是當初跟江技術員處對象,并在對方死后,被他父母盯上;二是大運動結束后選錯男人。
理論上來說前者已經發生成了定局,后者更好改變,葉敏已經通過彈幕知道回城知青不可靠,到時候替錢曉云把好關,讓她離前世那個男人遠點不難。
問題是葉敏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
雖然彈幕只提過孟城命不久矣的事,但葉敏盤算過,如果孟崢考大學時她還活著,她肯定不會讓他讓其血液,供徐家那個女兒讀書。
這并不是基于她知道女兒被調包產生的想法,而是作為母親,不管處境如何艱難,她也不會做出讓一個孩子放棄未來,去供養另一個孩子的選擇。
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所以就算砸鍋賣鐵,要靠借債度日,她也會兩個孩子一起供,而不是把責任甩給責任更大的孩子。
何況大學總共四年,咬牙熬過去,等到孟崢參加工作,家里經濟就能緩過來,怎么看這個選擇都比讓他輟學要好。
所以不管是從感情上,還是從理智上去看待孟崢輟學這件事,葉敏都覺得很違和。
除非孟崢考上大學時她已經死了。
父母雙亡,沒有依靠,孟崢放棄考上的大學,提前參加工作供妹妹讀書,邏輯上的問題就能圓過去了。
雖然已經推測出自己的命運,但就像她知道孟城命不久矣,卻因為信息缺失,不確定自己兩年后能否救下他一樣,她也不
確定自己能不能改變命運活下來。
又因為她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時候死的,在錢曉云結婚前,還是結婚后,所以她不確定自己能不能阻止錢曉云嫁給原著中的那個混蛋。
所以,葉敏只能舍易求難,選擇錢曉云被江技術員父母盯上的現狀。
但從江技術員父母,能把兒子的死亡原因全部推到錢曉云頭上,且都新社會了,還用盡各種手段想讓她替自己兒子守節來看,這對夫妻不是講道理的人。
而江父在江城哪怕沒到手眼通天的程度,但也確實不是錢曉云這種小人物能對抗的。繼續留在江城,錢曉云很有可能會步上前世后塵。
可想離開江城也不容易。
這時候戶籍管制非常嚴格,不是說你想去哪定居就能去哪的,甚至于想要出遠門,不管是坐火車還是住招待所都需要介紹信,沒有的話碰到治安隊還可能被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