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是有真本事的人,開張不到三天,就有人主動掛他的號,一周過去,掛號找他看病的人開始排隊。
葉敏跟著忙碌起來,記錄數據開始變得不那么及時,只能見縫插針地做,有時候還得拖到午休或者晚上下班才能完成。
好在她記性不錯,根據上班間隙記錄的名字和些許細節,過幾個小時也能大致還原診治過程中的交談,再從中提煉出重點信息,記錄到筆記本上。
偶爾也有想不起來的,但她家里醫術多,翻出來看一看,總能找回記憶。
這些數據,葉敏一周給董老看一次。
董老第一次看的時候沒太大反應,因為那一周掛他號的病人不多,葉敏可以趁接診間隙完成記錄工作,時間差不會超過半小時。
而他早在接診第一個病人時,就知道了葉敏有這本事,再看自然不覺得意外。
但第二次翻看葉敏的筆記本時,他越看越克制不住吃驚,因為這一周他們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他注意過,上班期間她沒多少動筆的機會。
也就是說,這些筆記大多是葉敏在下班后完成的。
一周六天,他接診了五十名病人,算下來一天至少要接診八個病人。人多了,接收到的信息就會亂,很多醫生護士干久了,人就麻木了,別提讓他們復述一天接診了哪些病人,都開了什么藥,就是問一天接診了多少人,他們都不一定能想起來。
可葉敏不但記得給每個人開的藥方,還能記得給每個人的癥狀,而且有些病人的后面,她會附上自己的想法。
董老邊看筆記,邊忍不住嘆息,如果他早幾年遇到葉敏,肯定會收她為徒,但現在董老搖頭,翻著筆記本問“做完記錄后,回頭翻看過嗎”
葉敏聞言,低頭訕訕地摸了摸鼻子,老實說道“我有時間就會看。”
說完小心翼翼地瞄了眼董老的臉色,但他臉上看不出喜怒,直到將筆記本還給她,也什么都沒說。
葉敏和董事已經有半個月時間,大致上摸清楚了他的脾氣,見他不說話,就知道他肯定不反對她偷師。
也是,如果董老真是那么小氣的人,施針時就不可能同意她在旁邊看。
他不愿意收徒,也不是因為想要藏私,而是被以前徒弟傷的太深,不想再另一個人身上傾注心血,更不想用心良苦被人棄之如敝履。
想到這里,葉敏膽子大了些,說道“其實翻看筆記的時候
,有幾個地方我一直不太懂,您能替我解解惑嗎”
董老眉毛微皺,嫌棄問道“這些病又不復雜,你看不懂”
葉敏沒有為自己找借口,直接拿起筆記本,翻到自己疑惑的地方指給董老看“像這里,我翻看過醫書,但是書上寫的幾種藥方,跟您最終開的方子并不相同。”
看到葉敏指的內容,董老臉色緩和了些,言簡意賅地跟她說起緣由。葉敏邊聽邊點頭,等他解釋完再不動聲色發出驚嘆“原來是這樣”,或者一臉崇拜地問“您怎么想到的”。
董老是人,也有虛榮心,被葉敏捧得有些飄飄然,不知不覺就解釋完了她不懂的那些地方。
直到葉敏收起筆記本,董老才想起自己剛才干了什么,臉色微微沉下去。
注意到他臉色的變化,葉敏沒有緊張,只笑著說“以前我不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是什么意思,但剛才聽完您的解釋我明白了,董老您放心,回去后我一定用心看記錄,爭取做到您抬抬手,我就知道您想要什么,當好您的左膀右臂。”
雖然葉敏這番話說得很冠冕堂皇,但董老不傻,不至于看不出她敲的小算盤。可她找的理由實在恰當,能讓董老騙過自己,話又說得中聽,讓董老說不出難聽的話。
于是他含糊地點頭,算是默認了葉敏向他討教的事。
這世上很多事,都是有一就有二的,再加上葉敏本身也是個會“得寸進尺”的人,在得到董老的默認后,她再遇到不懂,且翻書難以得到解決的問題,就不再像以前一樣空想,而是會把問題攢起來,趁著他不忙的時候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