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敏沒有就著這個話題延伸下去,而是又想起了被刷過去的彈幕。
夏天兩個字很好理解,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個季節,也是一年之中最炎熱的季節。但時間卻又沒那么好確定,古代人把農歷四五六三個月算作夏天,現代人把公歷六七八三個月算作夏天。1
而在生活中,人們更習慣把立夏當成是夏天的開始。2
葉敏起身去翻日歷,這一年閏四月,農歷四月一日分別是四月二十二和五月二十二,而立夏那天是五月六號。
葉敏不敢太樂觀,但想到原文中關于夏天的兩個形容酷熱和蟬鳴,葉敏又覺得這時間能往后推一推。
就像彈幕上眾人的推斷一樣,這年代沒什么污染,天氣沒有那么極端。酷熱一般在三伏天,七月到八月,最早不會早過六月中旬。
蟬鳴的時間也差不多,六月中下旬到八月底,但這指的是她在原著中死亡時間。
如果不是看到彈幕,她肯定想不起來要跟孟城學武,所以彈幕里猜測原著里她也學武這種事不會發生。所以理論上來說,這輩子她不會死于蟬鳴時節。
所以后半句不用考慮。
至于孟城的死亡時間,應該是在六月中到八月底之間。
今天是正月一日,離原著中孟城出事還有半年。
這時間不算短,但也不長,如果要調職,現在就得開始準備了。轉業倒不用那么著急,提前兩個月打申請就夠。
葉敏已經不打算考慮第三條路,看了快兩年彈幕,她已經基本能確定,原著沒有寫過孟城的死亡原因。
她也更不用指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導致孟城死亡的事件,繼而改變他早逝的命運。
離開成了最好的辦法。
整個下午,葉敏都在想讓孟城調職或者轉業的事,但始終覺得不好開口。
調職和轉業之間,肯定是前者要好一些。
孟城今年才二十八,卻已經是營級干部,前途肉眼可見的光明一片。雖然轉業到地方后會安排工作,但部隊和地方是不一樣的,在部隊混得風生水起的人,到了地方可能沉寂下去,反之在部隊混得一般的,到了地方也可能會如魚得水。
葉敏從小生活的機床廠,就有好幾個轉業或者退伍的軍人,其中混得好的只有她爸,其他人基本進機床廠是什么職位,到她隨軍前依然是什么職位。
短的七八年,長的十來年沒動過。
但調職和留在駐地比起來,肯定是后者更好。
雖然孟城沒有顯赫的家世,在部隊也沒有盤綜錯雜的關系,但他軍校畢業就被分到了平城駐地。
這些年里,他兩次前往國外戰場,數次為了任務出生入死,攢下軍功升職的同時,他也在駐地大領導那里有了姓名。
在這里,只要未來十年他不犯錯,四十歲以前升到副師不是問題,師級甚至以上職務也不是不能想。
調職去外
地就算沒到等同于重新開始的程度,想爬那么快也不容易,更大的可能是中途止步,連在部隊退休都是妄想。
而且不管哪個行業,肯定都是越大的地方位置越擠。
孟城沒有家世,想往城里調并不容易,如果調去的地方只是荒涼還好說,萬一更危險,他躲過這次生命危險,卻未必能躲過下一次。
見葉敏表情越來越糾結,孟城開口問道“你今天怎么了狀態看起來不太對。”
調去更危險的地方又怎么樣就算未來孟城可能還會有生命危險,能多活一天也總好過連這次危險都躲不過
實在不行,她還能勸孟城轉業,前途和性命,還是后者更重要。
葉敏深吸口氣,開口說道“我有事想跟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