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妹妹如今也一日日長大,不能在這偏遠之地耽擱教養,若能養于祖母身邊兒,將來出嫁也更有幾分體面,便是我的婚事如何,也要祖母定奪才好”
宋如難得與宋婉說這許多推心置腹的話,宋婉一時無措,若是單說她自己的教養問題,她覺得這邊兒挺好的,林家女學那邊兒因為有了些非議,暫時不去也是沒什么問題的,她也不是完全沒有自學的能力了,宋夫人覺得她在外幫宋如出頭,沒有丟宋家的臉面,還特意賞了一套頭面給她,那態度,讓宋婉覺得自己已經不用擔心婚嫁了。
她好不容易在這里混得如魚得水,若是再回到京中,那時候熟悉她的人恐怕就不是只有一個容易糊弄的春巧了。
作為庶女,宋婉和宋如這個嫡女不常在一起,但京中差不多年齡的庶女可不是只有她一個,說不定也有幾個熟悉原主的,她若是兩三年再回去,套一句“女大十八變”,有什么變化都自然,但這才多久,這就回去與故舊相見
宋婉覺得手心冒汗,滿心的不愿聽到宋如提到她的婚事,也不得不點頭了。
“可是祖母有所安排”
宋婉試探著問。
原主在京中知道的事情,她是一點兒也不知道,要怎么把那些事情自然而然地套問出來呢
宋如對宋婉的了解不多,聽到宋婉問,這等女兒家的未來事,若是外人問,她表示一下害羞就不必再答,可宋婉問,她倒是沒故作害羞,而是淡定給宋婉說了說其中的因由。
那個中嶺縣子,就是宋婉和宋如的祖母李氏給定下的,宋家的祖母李氏是侯爵之女,當年跟宋老太爺的婚事,可謂是榜下捉婿,一方是勛貴,一方是進士,這般婚姻組合下來,兩方的人脈都是頗廣,以至于宋家的兒女婚事有那么點兒橫跨南北,合并東西的意思。
宋家三子二女,兩個女兒一個嫁了勛貴,一個嫁了翰林,三個兒子,有迎娶勛貴之女的,也有迎娶文官女兒的。
宋老爺宋和排行第三,正是宋家老小,卻是個庶出,生母周姨娘是祖母李氏的貼身丫鬟,頗得李氏信任,以至于宋和這個老幺的身份還能得到李氏的一些關愛,當然,這可能也因為宋和迎娶的妻子正是祖母李氏的娘家侄女。
這般算下來,宋和的二女一子都跟祖母李氏有著血緣關系,也由不得李氏不愛屋及烏,對他們有所關照。
在京中的時候,除了二房的宋瑞作為李氏親生兒子待遇特殊之外,往下數,就是他們三房受寵了。
當然,這是在祖母李氏那里,在宋老太爺那里,又是另外一個寵愛排行,那叫一個“既愛又愛”
宋老太爺是榜下捉婿得來的,據說那時候他本來和恩師一家已經有了默契,會在中了進士之后迎娶恩師的女兒,誰料到被榜下捉婿,當日就直接拜堂成親,這也是文的壓不住武的,生米煮成熟飯,事后也不能反悔不認。
反正宋老太爺是沒有那個反悔不認的底氣的,于是這門婚事就這樣成了,宋婉私下猜測,可能李氏帶來的大筆嫁妝,也是宋老太爺認栽的原因之一,哦,可能還有李氏的貌美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