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書是兩朝元老,先帝的時候就是能臣,后來也得當今重用,君臣相和也有二十多年,未曾想到一朝發難,竟是直接讓王尚書倒臺了。
為官多年的王尚書就好像是一棵大樹,他自己縱然不在意,但在其上已經生出不少枝椏,枝繁葉茂,更有藤蔓依附,郁郁蔥蔥。
他的倒臺牽扯出來很多的官員被貶謫,甚至是被抄家,被流放,被處斬,這一波可謂是清空了小半朝堂,地方上的門生故吏,受到針對的也不在少數。
這般大的震動,于人來說,不亞于一場大手術,更換了身上的一半器官,對朝堂來說,也要好長時間才能平息這番余波。
很多以前看起來還不錯的人家,如今已經風流云散,有些女眷還被充入了教坊司,未嫁的姑娘,已娶的新婦,沒一個能得到赦免。
宋家這時候若是說親官宦人家,還是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的,誰知道下一個王尚書在哪里。
“本來便說,要在春闈之后給我找個合適的,如今京中年輕士子頗多,但”宋如說到這里,轉折了一下,“有消息說今年怕是要選妃。我們家如今哪里還需要這樣的后妃提攜,便只能趕緊找個由頭避開。”
“啊,選妃當真”
宋婉真沒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理由,不過,選妃,怎么選快說來聽聽。
宋如只見她眼中全是興味,沒忍住先上手拍了一下她的額頭,“莫想太多,四品以上才有機會把家中嫡女送到御前”
本朝選妃,咳咳,其實就是選秀規矩不嚴,并不經過皇帝的眼,而是由后宮之中的太后主持,四品以上官員,包括部分勛貴在內,可選自家嫡女送上,這個嫡女未必一定要是大臣的親生女兒,有的大臣年齡大,可送孫女,或有的大臣年齡小,可送姐妹,但再遠的就不行了,也免得勞民傷財,讓地方上廣獻美人。
這個名額并非強令,若是自家女兒已經有了婚約,便可上報,免去選妃名額。
且選妃非常例,像是每隔幾年來一次的,皇帝還沒那么閑,多半是太后或者皇后提議,最后經由皇帝允許,這才舉辦選妃。
一般來說,備選的各家嫡女要在太后宮中住上十天半月,之后選定的直接留下來封妃,未被選中的則歸家嫁人,這個歸家嫁人也有恩典在,若有心儀人選,可請太后懿旨賜婚,也可得太后上次的御賜之物添妝,更多一層體面。
因并無強令婚姻之事,進宮陪在太后身邊也有個好名聲,得個好教養,也算是有了太后當靠山,大多數人還是挺愿意走這一趟的。
但其中的不確定性也太多,尤其是當今的年齡。
扳著手指頭算一算就知道了,當今的兒子都娶妻生子了,那年齡,說一句“可當爹”也不是太夸張。
但選妃的標準一直都是未婚少女,十五六七,正是青春正好的時候,指不定都能給當今當孫女,這么不般配,也難怪要合情合理地避一避了。
宋家這一代,大房的嫡女早就家人生子,剩下的也只有三房的宋如了,也難怪宋如要趕緊定親。
“若是你們都這般,皇帝不高興可怎么辦,從來也沒人敢這樣嫌棄皇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