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謝景行摸摸頭,嶼哥兒抬起頭沖謝景行笑得眉眼彎彎,他也習慣被謝哥哥摸頭和捏耳垂了。
沒等他們多歇幾口氣,攤子前又來了一行四人。
四人都是十幾歲的少年郎,不像寇準規身上穿著洗的發白的常服,四人都作一副書生打扮,錦制的衣帽,身帶配飾,明顯是鎮上家有余財的富家子弟。
四人本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樣,到了近前,看見穿戴精致的嶼哥兒,還有一邊站著明顯不是常人的徐護衛,才稍微收斂了些,“鎮上不少人都說好吃的湯圓攤,就是你們這里嗎”
就算如此,話語里的頤指氣使也沒少多少。
快到過年,寧和鎮去縣城求學或經商的人都回來了,奇葩也多了不少。
謝景行在現代也見過不少跟面前幾人如出一轍的富家子弟,眼里絲毫沒起波瀾,“據我所知,鎮上就我們一家湯圓攤,不出意外的話,你們口中的地方就是這里。”
嶼哥兒更是眼都不眨一下,“想吃什么湯圓一律先付錢再下鍋。”寧和鎮上的人再富貴,也富貴不過他。
來人也是向其他人聽過的,都已經有了打算,“醪糟三拼湯圓,臘肉湯圓各四碗。”
此時恰巧有一桌人離開,四個人一人一方坐了過去。
寇準規看著四人面熟,應該是同一書院的人,可他們看表面就不是一路人,連名字都叫不出來,也沒生出要上去打招呼的想法,低頭專心和林涵吃東西。
那邊四個人卻是認識寇準規的,書院里出了名的窮小子,一副窮酸樣,憑借著讀書好,被不少夫子掛在嘴里,常常拿他身貧志堅教訓他們。
四人中領頭的那個用眼角不屑地撇了寇準規一眼,冷哼一聲,也沒搭理他。
謝景行一視同仁,煮了湯圓送過去。
大冷的天氣,來的四個人手里卻一人拿著一把竹扇,剛剛幾人背著手,竹扇閉合著拿在身后,謝景行沒有多注意,自然沒看到。
現在幾人吃著滾燙的湯圓,就將竹扇打開,對著湯圓扇,邊吃邊聊。
他們不覺得冷,謝景行卻是看著都覺得齒寒。
寇準規就在他身邊不遠坐著,見著他的神情,大概明白他的想法。
剛好他也吃完了,走到謝景行身邊,壓低聲音說“謝小兄弟有所不知,大炎朝讀書人一貫崇尚梅蘭竹菊四君子,尤以竹為甚,竹制品中又以竹扇最為讀書人所喜愛,家里條件過得去的讀書人,幾乎人手一把竹扇,若是竹扇上題了首好詩,更是走到哪兒帶到哪兒,從不離手。”
謝景行凝神細看,果不其然,四人手上的竹扇上都題著詩。
其中有一人可能覺得冷了,手上的扇子只拿著沒扇動,上面的詩句直接映入謝景行眼中。
謝景行看清后,差點沒笑出聲,這也能算是好詩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