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兜里都揣著不少銀錢,石天生也存下了快六兩銀子。
石父去世時,石天生迫不得已向三方村王地主借了三兩銀子,此次回去,連本帶利需要還三兩銀子又三百個銅板。
還能剩下一兩多銀子,加上此前零零散散存下的,石天生能有近五兩銀子的存銀,夠去周家提親了。
更何況,石天生拍拍旁邊跟著的馬兄弟的脖子,他還自帶這么大一份嫁妝,怎么都不會讓秀姐兒在村里丟臉。
秀姐兒翻年也要十七了,別家女子這個年齡不少都已定親,有些甚至都已成婚、生子。
秀姐兒是周家獨女,周家村人大概也知曉周家是想為秀姐兒招贅,對秀姐兒前幾年一直未定親也不奇怪。
可再拖下去,秀姐兒要是年滿十八還未結親,周家就算是想讓她再做幾年姑娘,旁人也會生出閑言碎語。
先將錢還清,石天生準備翻年就去提親,到時候算個好日子,他和秀姐兒就能成為夫婦了。
時天生樂滋滋地想著,因為幾個月的勞累更顯黑瘦的臉上,笑容就沒消下去過。
回到村里時,石天生看看自己臟亂的衣衫,可不能就這樣去見秀姐兒。
幾月未曾打理的房舍很是破舊,也缺乏人氣,心里實在是思念的緊,石天生匆匆洗漱一番,去了謝家。
卻得知謝定安帶著謝景行和秀姐兒去了鎮上做生意,石天生撲了個空。
心里有些失望,石天生無精打采地回了家,馬回家就填飽了肚子,它在石家也是自由的,石天生從不將它拴起來。
馬踢踏著走到石天生身邊,用馬頭撞了撞坐著發呆的石天生。
石天生被他撞得一歪,回過神來,揉了揉馬頭。
剛好趁現在無事,他可以先去三方村,把錢還了,銷了欠條,到時候無債一身輕,高高興興地去告訴秀姐兒這個好消息。
說做就做,石天生翻出銀子塞進懷里,牽著馬往三方村行去。
兩個村子就在河道兩邊,相距不遠,石天生路上沒耽擱,一刻鐘后他便出現在了三方村村口。
他步子快,相距挺遠時他便瞧見前面有一個熟悉的背影,在村口時趕上后,總算是看清了,是華子。
華子手里拎著一個竹籃,上面用布巾蓋著,石天生看不到里面有些什么,他也不好奇,只順口喊了一聲,“華子。”
三方村雖有部分人看不上周家村人,可也有人不是這樣,華子阿娘的娘家便對周家村一視同仁。
當年華子阿父看上華子阿娘后,遣了媒人上門提親,沒遭到什么磨難,順利將人娶回了家。
娘家近,華子阿娘時不時就能從娘家拿回些好東西,當然,華子爺奶也會常讓華子阿娘往娘家送些回禮。
這次華子阿父從縣城回來,買了不少糕點瓜果,其中就有給岳父家的一份,華子阿娘忙著照顧自家好不容易回來的男人,抽不出身送去娘家,就讓華子跑一趟。
華子一路溜溜達達的,比石天生早早出村,現在卻被石天生趕上了,他剛剛也聽見有聲音,以為是三方村的人,也沒回頭,直直往前走。
這時被人喚了名字,聲音還有點耳熟,驚訝回頭,“是石頭啊。”
兩人年齡相差不遠,也沒有親戚關系,直呼對方名字即可。
兩人小時曾做過一段時間的玩伴,在石天生跟著石父上山學打獵后,才漸漸疏遠。
同是周家村人,兩人也不外道,相攜著往三方村村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