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行,已經收拾好,我們要回村了。”秀姐兒站在牛車邊,三人早已收拾好,正等著謝景行。
“好,馬上就來。”
謝景行把手里的折扇遞還給了嶼哥兒,“我要走了,明日見。”
嶼哥兒應道“好。”
讀書的日子過得很快,謝景行遵從前世學習習慣,課后復習鞏固,課前預習,嶼哥兒也跟著他一起,不知不覺兩人已將教學進度提到論語和孟子。
相較嶼哥兒,謝景行被管教得嚴格許多,他也未曾有過任何怨言,畢竟大炎朝只有男子能科考,他要參加科舉,嶼哥兒卻是不用的。
這世界上總是有很多事情是不公平的,更何況是古代,謝景行早已深有體會,不然他也不會踏上科舉之路。
謝景行眨了一下因為看書而顯得有些干澀的眼睛,轉換心神去聽祝世維抽查嶼哥兒。
剛好聽到祝世維問道“子謂仲弓,曰“犁牛為之骍且角。雖欲勿用,山川棒舍諸何解”注
嶼哥兒清朗的聲音緊接著響起“孔子在評論仲弓的時候說耕牛產下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角也長得整齊端正,人們雖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難道會舍棄它嗎”注
謝景行在下面端坐著,心里默默將其翻譯成了白話文,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他老人家認為,人的出身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高風亮節的道德情操以及卓然不群的才干才更為重要,只要德才兼備,自然會受到君王重用。
謝景行默思默想,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為官者少不得任人唯親,科舉幾乎算得上是寒門出貴子的唯一一條康莊大道。
“不錯,回去坐下吧。”祝世維滿意地點頭,他對嶼哥兒要求不高,能知其意即可。
嶼哥兒坐回座位,中途悄悄敲了謝景行一眼,謝景行微不可察地朝他點點頭,表示贊揚。
嶼哥兒心里更為高興,面上卻沒表現出來,和謝景行一樣抬頭認真看著祝世維。
祝世維也不用拿書,書本里的知識他早也熟記在心,“今日我們仍學一篇論語和一篇孟子。”
謝景行將書翻到論語子罕篇,今日該學習這篇論語。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同樣是先通讀后講解,論語的這一篇章中有很多謝景行在現代已經耳熟能詳的句子,比如說“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還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注
因此,這篇論語謝景行學起來很是輕松,甚至還能在心里評判哪些是精華,哪些又是糟粕。
畢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謝景行人生格言之一。
轉眼間,祝世維已經講到“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