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出什么問題來了”韓霖詢問身邊的組員。
“他既然來到杭洲,就代表這張報紙不是給警備司令部的日諜,直接口述即可,沒必要搞得這么復雜。”曹建東想了想說道。
“這一點很明顯,還有沒有”韓霖點了支煙問道。
“他要接頭的對象,以前必然沒有接觸過,或者說是同一個部門不同的情報小組。”許寅正說道。
“這個人必然和他是一條線的成員,按照情報部門的職業特色,不同的小組之間絕對不能有直接接觸,人員更是機密中的機密,即便是同一個小組,根據加入的時間或者任務的不同,沒見過面也正常,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他要見的人,是在警備司令部作戰參謀被擊斃后,才開始聯系,否則不需要用密電的方式作為聯系的工具,我判斷,損失了一個重要的內線,會對日本人的意圖造成很大的障礙,所以必須啟用新的內線。”
“這個內線的身份,與作戰參謀的身份應該是類同的,也掌握著軍隊的高度機密,但內線的發展也有先后,或許這個人被收買的時間不如作戰參謀的時間長,也不是他收買和策反的,因此,他首先就要把這個內線從別人手里轉移過來,交給當初聯系警備司令部內線的日諜。”
“換句話說,這份報紙上的密寫數字,就是兩人接頭和移交的憑據,可我們把他和這個日諜一起抓了,就斷了線索,時機還是早了一些,如果盯到現在,或許就能再挖出一條大魚。”韓霖說道。
情報工作是一項極其復雜的工作,沒有如果,這次的事情也給了韓霖一個教訓,從而也吸取了經驗,下次再遇到這樣的事,就知道該怎么做了,對跳到網里的魚,沒必要收網太快,除非是緊急情況或者有足夠的把握。
“杭洲和滬市的電話很方便,何必非要用可能暴露身份的物證呢”周秉清問道。
“這是危機四伏且細致縝密的情報工作,他們都是專業程度很高的日本特務,你以為做事那么隨意,首次接頭竟然不需要證明打個電話就能處理這么重要的工作”
“電話方便我知道,但是最多打電話的時候給個提示,說這個人什么時候要來杭洲,直接把工作內容交代清楚,那不是兒戲嗎”韓霖搖搖頭說道。
哪怕是一絲細微的失誤,也有可能帶來滅頂之災,情報工作不能有任何的僥幸心理。目前的情報活動,基本是采用電臺發送摩爾斯電碼和人工傳遞,電話聯系,通常只是預警、提示或者緊急情況下的通知。
“想要讓這個日諜開口交代他來杭洲聯系誰,難度是很大的,怕是很難被行動科的人審下來。”曹建東說道。
他可不知道,行動科是永遠都審不下來了,因為這個高價值的日諜,現在已經成為一具冰冷的尸體。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