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來想去,心里居然想到了皺紋懷和何慣昌這兩個10年后,離開邵氏,成立威名赫赫的嘉禾影視的兩個大佬。
不對,這兩人如果真的存在于這個世界,并且在邵氏電影上班的話,此時還只是中層。
何慣昌甚至有可能還是小人物。
高薪加股份就不信挖不到人。
畢竟自己這邊是院線和電影公司一起成立,看前途和野心,就比那些單純拍電影的老板大多了。
而邵氏電影其實也才成立不到3年。
電視臺更是影子都沒有。
倒是邵六叔大哥打理的邵氏父子院線,不僅在南洋發展的很好,在港島也已經開了兩家電影院。
請皺紋懷和何慣昌過來,工資高點無所謂,股份肯定不會一來就給。
簽個階段性股權協議,一則給他們當股東的希望。
二則公司一起發展壯大,想留住人才,給股份的事,對楚向前這個未來思維的人來說很正常。
最后再簽訂個,萬一他們還是要走,要么把股份還給自己。
要么,讓自己入股他們的新公司。
同時,新公司的電影,只能在自己的院線上映的協議。
保住院線的發行權,其實等于間接的壟斷一部分港島的電影。
而且楚向前手里還有個殺手锏。
港島電影能風靡東南亞,除了電影確實不錯外,片子賣給東南亞院線和發行商獲得高報酬,才是電影行業能人才輩出的主要原因。
說白了,賺錢,而且非常賺錢。
否則光靠港島本地的票房,不可能養活那么多劇組和電影公司。
等到90年代,東南亞各國連續推出電影保護制度,港片才徹底衰落下去。
當然,楚向前也不是非要在東南亞,開建十幾家、幾十家電影院。
完全可以利用國泰院線和邵氏院線的競爭關系,和國泰院線達成合作協議。
甚至和南洋傅家合作建起來的8家電影院,都可以加盟國泰院線,一起對付邵氏父子院線。
而且嘉禾未來在東南亞風光十幾、二十多年,但在打入好萊塢這個最大市場,卻幾次三番失敗,虧的一塌糊涂。
可換成自己,成功地概率,至少會比他們高很多很多。
有了好萊塢的誘惑,相信皺紋懷和何慣昌出去闖蕩的心思會更淡。
甚至可以把公司第一步,打入好萊塢市場的事交給他們倆做,等他們失敗了,自己再接手。
想到這,楚向前把三江水叫來,讓他去清水灣片場那邊打聽打聽。
要是皺紋懷現在還只是邵氏的宣傳經理,何慣昌則只是制片部的小組長的話,那就發帖子請人吃個飯聊聊。
三江水忙點頭,這種事對他來說,那是得心應手,帶著兩個小弟就走。
楚向前這才讓菲菲跟著楊露明,自己則走到攝像機那邊,和開口讓劇組休息的導演、豬油仔聊了聊,隨后拉諾頓走到一旁。
從兜里拿出根游戲出品的甩棍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