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宴會上,和七八個后世聽都沒聽過的公司老板,在自己面前吹牛,楚向前頓時沒了興致。
一看就知道這些人,和后世那些忽悠投資者的騙子,是一個套路。
而且既然自己沒聽過他們的公司,那也就說明,這些人的公司要么公司倒閉了,要么就沒發展起來。
這種公司在楚向前眼里,基本上沒投資的必要。
正想和渣打的幾個股東打個招呼離開,但想想今晚的晚會,基本上就是為自己開的。
只能安耐住心情,繼續和人有一句每一句的閑聊。
最后干脆走到角落里,明顯不被主流待見的七八個人的小圈子的外圍當個聽眾。
還別說,聽著聽著,楚向前發現這些人雖然看著就是小老板,但賺錢的點子還真不少。
換成自己剛來港島時,說不定會主動和他們攀談,甚至合伙。
就如面前這位,滔滔不絕的年輕人說的,專買爛尾樓,或者舊樓翻新,又或者舊樓拆了蓋新樓的方案。
不就是前世港島頂尖富豪李四叔,在還沒發達前,最慣用的收樓套路了。
爛尾樓只需要三成價,甚至更低的收購價格收購后,花錢完工后,稍微裝修的像樣點,就是個單身公寓樓。
出租給那些單身白領。
一年下來,少則15的純利,多則30都有可能。
而舊樓翻新或者蓋新樓,地段就得好,否則很難租起高價。
或者賣樓花,提前回流資金。
但只要找到個地段好的舊樓,搞定了業主后,把舊樓拆了,建成8層、10層的高樓。
利潤雖然不算很大,但回報卻很穩定。而且需要的資金相對來說,比買地蓋樓會少很多。
要是楚向前,直接以舊換新,3層小樓全拆掉變10層、12層,轉手一賣少說也能賺個三四成的利潤
而且此時賣樓,除了那些高樓外,基本上都是一棟一棟的賣。
比起未來一棟樓里,需要和幾十個業主談妥的麻煩小很多。
楚向前看著面前這個,看起來應該30歲左右,個子頂多165,面向看起來有些忠厚的年輕人。
不由來了興趣。
自己的目的是成為港島最大地主,卻一直沒個熟悉地產的幫手。
好奇之下一問,對方兩兄弟,一個叫葉孝勤、一個叫葉孝禮。
來港島賺到的第一筆錢,就是花了好幾年攢下來的錢,買下一棟4層的爛尾樓,找了幾個工人加上自己兄弟倆,花了三個月完工。
轉手一賣,獲利2萬港幣。
這下算是為他們倆打開的新世界的大門,之后的三年里,就盯著爛尾樓和舊樓。
到現在,也算身價過百萬,算是有錢人了。
不過到底是賺個辛苦錢,事業和財富還處于積累階段,像是李四叔,到了50歲才真正發跡起來。
而且除了能力外,還因為英國佬勢危,壓不住華商了,這才給了華商崛起的機會。
仔細算算,前世的李公攤和李四叔,好像一個是57年成立公司,一個是58年和人合伙成立地產公司。
經營了二十多年,身家才過10億。
當然,80年代的10億,已經是巨富了,但比起90年代,新千年年后的他們,還是沒法比的。
可見這年代華商想崛起有多難。
而楚向前越看葉孝勤、葉孝禮兩兄弟,越覺得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