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白頭鷹手表,因為是鎂國品牌,而且定位中產,售價260美元,這兩年的銷量是一路上升。
從一開始從內地采購1萬塊,用了七八個月才全賣完,到去年下半年,訂購足足5萬塊,只用了5個月就賣完。
去年年底時,楚向前直接向國內下了10萬塊的訂單。
搞的上頭是既高興,又不得不開始擴建鐘表工廠。
楚向前指定的手表廠,年產10萬白頭鷹手表問題不大,但訂單忽然增加1倍,給國內自己使用的手表,就會被壓縮人手和原材料。
當然,對天朝來說,這是好事。
甚至巴不得楚向前給出的訂單,從半年10萬,增加到20萬、30萬。
畢竟國內生產白頭鷹手表,賣給楚向前26美元。
純利潤在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下,從最初的一塊手表賺5美元,漲到現在能賺7、8美元。
半年10萬塊,就是半年260萬美元,一年520萬美元的外匯進入天朝。
而且還能賺一百五六十萬美元。
這生意在當下,那就是重點項目。
國內還根據楚向前提供的3種新樣式,正在研發新系列。
銷量大增,給楚向前帶來的好處就是,去年下半年銷售額達到1300萬美元。
兩下下來,總共賣掉將近11萬塊手表,扣除所有開支后,楚向前的盈利至少1900萬美元。
就連售價2888美元的純金手表,這兩年里,也賣掉了600多塊。
當然,鄭雨桐可不知道內地的采購價。
楚向前從內地采購的表,不是直接發貨給港島的公司,而是以離岸島皮包公司的名義出面采購。
進價26美元,但賣給楚向前在港島的外貿公司,價格200美元。
也就是說,在島國銷售的白頭鷹手表,理論上利潤60美元。
扣除員工、店門等等支出,還有扣稅,明面上他只賺了500萬美元不到。
但這在鄭雨桐看來,利潤已經極高了。
500萬美元換成港幣,足足1500萬。他這個總經理擁有10%的股份分紅,直接分到150萬港幣。
而且楚向前給了他期權,合同期限10年,每隔兩年,賣給他2%的股份,一直到他持有10%為止。
可惜楚向前隱瞞了真實的盈利,否則白頭鷹的估值,就不是2000萬美元,而是8千萬到1億美元。
實體企業的估值,往往只有年盈利的3到4倍。
要是換成80、90年代的美股科技股,估值二三十倍,甚至上百倍都是常事。
但楚向前其實并沒吃虧,光是鄭雨桐給自己賺了將近2000萬美元,他就心甘情愿以4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他2%的股份。
而鄭雨桐這兩年拿到150萬港幣分紅,都抵得上他家的周大生,3家老店前些年每年兩三成的盈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