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圈下來,楚向前很快決定買下來。
至于價格,楚向前知道這位趙老板其實不怎么缺錢,所以沒一再壓價,僅僅只是還到750萬,就沒繼續討價還價。
加上北角的那棟8層大廈,兩棟樓一共花了楚向前足足1600萬港幣。
雖然說這位趙叢演趙老板,在港島也算是巨富。
身家過億還是沒問題的。
最早除了從事陸上貨運生意外,人家在45年之后,就開始從事地產。
不過那時候港島房地產,最少也是一層、一層的賣。
不少還是一棟一棟的賣,所以雖然也賺錢,但能買的起一整棟樓的人還是非常少的。
所以,有些建起來的大樓,賣著賣著,反而先出租了出去。
最后成了自有產業,一直握在手里收租。
然后五十年代末,路上貨運遇到發展瓶頸,趙老板一想,干脆進入船運行業。
反正都是貨運,經驗上不缺。
僅僅只是花了五六年的時間,趙家的船運公司從當初一條船齡25年,噸位才4200噸的小貨輪,發展到噸位超過10萬噸的大船主了。
比起當初的包船王,趙老板在船運這一行的起步點高多了。
至少那時候,趙家已經是港島能排上號的有錢人。
只是自從楚向前這個過江龍加入這一行后,一出手就是60條1.4、1.5萬噸的勝利輪。
這氣勢壓得所有港島船運老板們壓力山大。
而結果楚向前直接搶走了櫻花國大量煤炭訂單。
以至于僅僅只是兩三個月,趙家走櫻花的船運利潤,就減少了3成。
再不想出路,趙叢演都覺得自家的船運公司,能不能維持下去都是問題了。
要是楚向前每年和小摩根、皇家銀行的麥克唐納約定好的,40匹賽馬換60條勝利輪的協議順利執行。
可以預見,今后港島大小船運公司,大概率只能轉行或者破產。
所以昨天陳細九一打電話給他,趙叢演再三確定想買自家工業大廈的人是楚向前,這才毫不猶豫的答應見面。
雖然賣樓等于賣資產,但現金到手,不管是保住和發展船運公司的底氣會更足。
而且現金在手,去灣仔或者中環一樣能買到潛力更大的物業。
說白了,趙叢演不覺得四處找合適的樓房是個麻煩事,他這種打拼二三十年的生意人,最開始做生意時,幾毛錢的利潤都不放過。
他們才是真正的一分一毫,打拼和積累起的財富。
楚向前則是靠著新手村,起步就是幾千、幾萬的生意。
當初剛來港島,賣的第一張虎皮,就賣了1萬。
所以對趙叢演來說,賣工業大廈給楚向前,一來削弱他的現金流。
二來現金在手,不管是合作還是繼續競爭,底氣也會更足。
而且這兩年地價、房價連連上漲,可工業大廈的升值幅度卻最小。
這也讓趙叢演意識到,工業大廈已經快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是個必然會被淘汰的項目。
而且舊樓到了一定的年限,想繼續租個好價錢,最好拆了重建,往高了建。
可重建需要的資金可不少,還不如直接花錢買最近兩三年內新建的新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