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生好手段,好見識,我們這些打拼十幾二十年的老家伙和你一比,已經落后了不止一個檔次了。”
楚向前哈哈一笑,這種以勢壓人的做法,自己早就用了不知一次兩次。
很清楚像是趙叢演這種一分一毫,都是自己打拼出來的富豪,眼光、手腕、聰明才智和運氣樣樣不缺,但也一直被鬼佬想著法的打壓。
所以這些人能成為一地巨富,而且富裕幾代人,雖然離不開運道,但家族創始人也個個都是時代翹楚。
——
楚向前和趙叢演分別后,心思暫時放在了電器城的項目上。
雖然有樂言和凌風兩人負責大部分籌辦工作,但楚向前這個老板,還是得和電器生產商具體談采購價、付款模式、售后等等問題。
這年頭根本就沒三包、1個星期試用,無條件退貨、退款的說法。
買回去了,當天晚上壞了,那也是顧客的問題。
至于想積壓貨款一兩個月,甚至三五個月,那也是想都別想。
港島確實太小了。
連天朝未來中等規模的城市人口都不如,即便物價很貴,但要是靠這點人口去和人談積壓貨款的事,人家鳥都不鳥你。
而且大部分電器都是進口,跨地區、跨國官司本來就是能不碰就不碰的麻煩事。
楚向前想自己去霓虹、去瑛國、鎂國進貨都沒問題,價格也確實能壓低不少。
但貨款得直接付清。
所以想學未來的幗鎂根本不現實。
而幗鎂除了薄利多銷外,公司的利潤來源,很大一部分還是積壓在手上的大量現金。
光是吃利息就不少。
要是用來投資或者理財,即便是穩健型,利息又能多好幾成。
可惜港島雖然發達,但人口和市場對比天朝,是真的太少了。
不過楚向前仔細盤算好幾遍,買下的場地本身就算是一筆前景極好的投資。
所以花錢買下的4棟大廈,就沒虧損的可能。
而投資的電器城今后會虧損,甚至開不下去。
也就虧損電器采購的錢,員工工資、裝修改建費和其他零零散散的費用,不會超過500萬到1千萬港幣。
這點錢,楚向前虧了眼睛都不眨。
要是能經營下去,那就不是虧,而是賺多少的問題。
甚至干脆自己不經意電器銷售,而是建個大場地,邀請各大電器廠入住。
以規模效應來吸引顧客,然后把四棟電器城的上面幾層,當做倉庫租給這些電器廠。
就當個大包租公。
不過楚向前仔細想想,還是打算自己試試。
就不信低價和規模效應,會贏不了成本更高的綜合商場,還有那些中小電器行。
而第四個電器城的場地,同樣是凌風在楚向前帶著樂言,律師和會計師,去和各家電器生產商談判時,在旺角那邊找到的一間面粉工廠。
這家羅氏工廠有4個高8米,面積700平米的廠房,2個面積同樣700平米的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