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61年開始,楚向前每年都會找何贊元,還有何贊元大哥購買黃金。
買的也不多,一年2噸,三年下來光是何家手里就買了6噸。
加上當年黃金危機,從黃金期貨上賺的到利潤,全都換成了黃金。
大部分存在新手村倉庫里,一部分則存在渣打和恒生里。
其中恒生有2.5噸,再加上第一次賽馬拍賣后,楚向前又買了4噸黃金放在恒生。
前前后后一共在恒生存了12.5的黃金。
這批黃金當然會產生利息,但楚向前當初愿意把黃金存在恒生,條件之一就是黃金產生的利息,每年都轉化成恒生的股份。
可惜當初恒生只答應簽訂5年期的合同,要不然楚向前光是把黃金一直存在恒生里,十年、二十年后,靠著這些黃金產生的利息,就能吞下恒生大部分的股份。
但這合同對楚向前不僅不虧,還賺大了。
三年下來,楚向前持有的股份,已經從當初的5%,增加到了18.5%。
61年黃金每盎司35美元,一噸黃金才123.8萬美元。
那時候楚向前存在恒生的黃金才6.5噸,所以6%的利息只換來48萬美元。
當時港幣兌美元也是4比1,等于190多萬港幣。
以當時恒生才4千多萬的市值來算,換來了4.75%的股份。
當時恒生的股東們,還覺得這比買賣自己賺了。
靠著這6.5噸黃金做儲備,當年就吸納了超過2億多港幣的存款。
到了62年,楚向前的黃金增加到12.5噸,恒生再次大量吸納儲戶的存款。
當年年末,總存款就超過5億港幣。
又碰上了兩年房地產飆漲,恒生借出去的錢,每年產生的利息,再扣除給儲戶的利息,利潤至少兩三千萬。
市值是連年大漲。
要不是不敢把錢全借出去,5億產生的利息,都有6到9千萬。
但恒生的股東們沒預料到的是,黃金這兩年同樣在漲價。
62年楚向前拿到的股份雖然才4%,但去年黃金飆升到51美元每盎司后。
光是那12.5噸的黃金,就值2250萬美元。
6%的利息就有135萬美元,以4.45的匯率來算,這筆錢值600萬港幣。
以恒生去年市值頂峰,才1.2億來算,需要給楚向前的股份就得5%。
何贊元光是想想,當初5年的合同還有兩年,大概率還得給楚向前至少8%的股份,就頭疼不已。
而且當初這事還是自己力主促成,一來恒生當時還是小角色,拉攏巨富是常事。
可惜像楚向前那么看好恒生的富豪卻沒幾個。
加上眼看楚向前承諾,每年都從自己和大哥手里購買2噸的黃金,這些黃金與其存在渣打,還不如拉到恒生手上放著。
而且當初楚向前要求的6%的年利息,在當時借款利息動不動就超過10%、甚至15%的利息面前,算是恒生占了便宜。
所以楚向前提出每年產生的利息,年底自動轉化成恒生的股份,董事會在何贊元的游說下,沒多爭論,就以大比例的贊同而簽下5年期的合同。
但三年下來,楚向前的股份從當初才5%,僅僅只夠進入董事局,擁有一票投票權,變成現在成為第二大股東,已經讓不少股東開始后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