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鎂幗電影人,此時也是以獲得歐洲三大為榮。
所以雖然金獅的名氣比不上戛納,但還是會有很多觀眾,愿意為金獅獎獲獎電影,而買票進入電影院。
可楚向前只是考慮的幾秒鐘,就直接否了買下這部電影英格蘭版權的建議。
要是自己沒看過,楚向前也會因為金獅獎而搏一搏。
但看過之后的楚向前,完全不明白這部電影為什么能獲獎。
最關鍵的是,劇情太胡亂。
反正在楚向前的預測中,看過這部電影的普通觀眾,出來后肯定會罵娘。
至于專業人士說的,普通人看不懂,需要多看幾遍的話,楚向前直接無視。
自己又不是沒看過藝術電影。
高分電影看過之后,看懂了的同時,還被感動,這才是楚向前心里認可的好電影。
那些標榜實驗、個性、技術突破之類的電影,天生就是小眾。
自己一個開電影公司、電影院的商人,只追求利益就行了。
所以楚向前告訴娜塔,這一屆威尼斯電影節開幕之前,觀眾最喜歡的電影,才是最值得賭一把的電影。
說白了,威尼斯本地觀眾和去威尼斯旅游的觀眾,認可度最高的電影,到了倫敦應該也是觀眾最能接受的電影。
娜塔想了想,很快也明白楚向前的意思。
獲獎加成肯定有,可要是電影看著混亂,觀眾看了之后開罵的可能性也極高。
口口相傳下,或許頭幾天的票房應該會不錯,但之后大概率沒人去看。
而且歐洲人對待歐洲三大的心理,基本上和楚向前這個天朝人,對待百花、金姬差不多。
越是自己的獎項,越是不怎么在意了。
歐洲片商們同樣不傻,在娜塔退出對金獅獲得的電影的追逐后,只是兩天時間,這小妞就發現片商們對這部電影同樣不怎么熱情。
開價遠比不上另外兩部,觀眾評分最高的電影。
這讓娜塔不由暗暗慶幸,本來有撿漏心思的她,今后一直都遵循楚向前說的,觀眾喜歡的才是最好的。
這在藝術片領域同樣有用,也是為什么戛納這種偏向商業片的電影節,為什么最受片商喜歡,然后受到導演們追捧的原因之一。
等娜塔離開威尼斯,和楚向前、楚景興、瑪格麗特匯合時,楚向前一家剛到梵蒂岡。
隔天一早進入梵蒂岡的一座教堂時,楚向前腦子里忽然想起了那部,天使與魔鬼的電影。
隨后就想到那部電影的姊妹篇,達芬奇的密碼。
電影是真拍的不錯,所以楚向前的記憶很深。
才會一到梵蒂岡,就聯想起兩部電影。
還有《達芬奇密碼》里那座石棺和石棺里的瑪麗亞,也就是電影和虛構出來的‘光明之子’的媳婦。
要是這世界里,真出現了拉莫大的瑪麗亞。
拉莫大是地名,歐洲古代底層只有名字,沒有姓,所以為了區別同名,往往會加上地名。
要是同一個地方的兩個人同名,那就根據職業來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