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馬來證府和他有仇怨,這時候也不會冒著被所有股東針對的風險,暗地里搞事。
等胡安走了,哈德爾還想和張天志說什么,就見張天志搖搖頭,“老板說了,等大夫人生完孩子再說。”
哈德爾不由翻了個白眼,但他也能理解楚向前。
自己這個政務司頭頭此時上門,無非是找他化緣,用來保住那些出現危機的華資銀行,穩定港幣的匯率。
免得港幣暴跌,最后還是需要倫敦那邊,出手調集大量英鎊過來,才能穩住匯率。
否則港幣暴跌,像楚向前這種善于投機的人,絕對會做空港幣。
只需要用他持有的2千多萬的英鎊做抵押,找渣打、匯豐,甚至倫敦那邊的銀行借港幣。
一旦匯率跌破1英鎊換16港幣的匯率,這兩千萬英鎊,能換到的港幣,就不止3.2億港幣。
市場的信心,要是跌破普通人和投資者的心理預期,匯率下跌的速度會非常快,幅度也會很大。
跌破1比20都算輕的。
即便港府和倫敦那邊咬牙硬撐著,維持住1比16的匯率,楚向前也只需要找港島地下錢莊,別說1比20了,1比25都有人愿意換。
就算單獨的個人,可能只會換十萬、三十萬港幣,但錢莊有抽成的話。
外加楚向前可以在報紙上,營造出港幣會跌的更厲害的消息,并且持續好多天,找些經濟學家出來造勢。
三五億港幣很容易就能換到手。
等到倫敦那邊出手穩定匯率時,輕輕松松就能賺八千萬,甚至一億多港幣的差價。
好在楚向前已經拿港島做大本營,有些錢不僅不能賺,必要時,還需要站出來,穩定港幣匯率。
長久來看,好處遠不是那點差價可以比擬的。
光是用英鎊買下一些銀行、本地富商手里的大廈,就比此時賺那一億、兩億港幣的錢景更大。
至于救哪一家華資銀行,或者哪幾家銀行,這里面的問題可不少。
這些銀行內部的情況,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楚向前除非腦袋傻了,才會這時候就跳出來救市。
即便要救,他也只會出錢買下這些華資家族手中的優質地產,而不是整個銀行。
否則,大量虧損轉移到自己手里,那就真成了人傻錢多。
哈德爾無奈搖搖頭,知道此時再纏著楚向前,意義已經不大了。
好在在他看來,此時還只是兩家華資銀號宣布破產,四家華資銀號出現排隊取錢,而不是擠、兌風潮。
所以哈德爾雖然意識到危機,但想想這是市場行為,而且港府手里的外匯也不少。
等到真正需要支援時,再找楚向前,這家伙肯定逢低大量買進優質地產。
到時候,楚向前什么時候入場,自己跟著他,也能分一杯羹。
只有恒生的何贊元,此時才真正感覺到,下一個被擠兌的可能就是恒生。
甚至恒生這次能不能撐住,都很難說。
雖然楚向前這幾年一直在增持恒生的股份,到了今年,他都成了恒生第一大股東。
但楚向前投入的,不過是存在恒生的黃金的利息。
可以說,成本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