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世同不由皺眉起來,暗道這煩這種自己賺錢的速度,比在股市上圈錢都要快的老板。????不缺發展資金,經營模式自然趨于保守。
然后把股份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生怕被人奪走家業,更不愿意和外人分享企業發展中的紅利。
但也不想想,不上市,你的公司可能值錢1千萬美元。
但上市后,股民們眼里不會盯著盈利比例,他們只會想著,木器廠每年銷售額6百萬美元,那么這家公司的市值,至少三千萬美元。
甚至一些股民,覺得盈利能保持在20%,那么公司就值得用10倍的銷售金額來估算。
楚向前聽完黃世同的這種說法,不由對這家伙豎起個大拇指。
六千萬美元的估值,尼瑪的,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要知道,此時的置地市值也才7.5億港幣。
真按照黃世同的說法,木器廠的市值就有3.42億,都快達到置地的一半了。
不過,置地雖然是港島最大的地產商,手中也有很多地皮。
但他說白了,就是規模最大的包工頭。
每年對外銷售那么多房產,賺的是土地差價,和建大樓之后的百分之十幾的盈利。
要是建的大樓,每一棟都留下底商用來出租,那置地擁有的重資產,會讓這家公司成為港島最大的包租公。
十年堅持下來,市值翻兩三倍都正常。
港島未來最大的幾家地產商里,就有好幾個人,都是這種經營策略。
要不然,市值也不可能值幾百、一兩千億美元。
可置地是瑛幗佬的公司,對他們來說,把賺到的錢,轉移回瑛幗,才是最穩妥的做法。
自然不會保留大量的物業。
說白了,就是搜刮港島的財富。
而且越是地產公司,越會看低地產的未來。
而華人資本,則拿港島是自己的大本營,經營策略當然會不一樣。
楚向前不由開始想著,是不是趁著最近幾年,地價、房價都下跌,趁機以木器廠的名義。
在港島多建設幾家工廠。
一來擴大生產規模,即便銷售去東南亞的木器品不賺錢。
但新手村里的木材加工之后,比起單純的賣木材,價值翻了一兩倍。
所以自己完全能接受木器廠,往東南亞擴張時不賺錢。
順帶著,靠著和愛媛合股的高檔家具賺錢。
再和霓虹的同行打價格戰。
只要擊垮霓虹本地的家具生產商,現在損失的錢,未來能翻倍的賺回來。
但楚向前之前沒這么做,就是擔心霓虹人會用行政手段干預。
一旦形成了事實意義上的壟斷,不管是哪個國家,都不會忍受自家某個行業,完全被外來勢力掌握著。
同時,霓虹本身就是木材進口大國,擊垮本地同行,來自歐美木材商,也會恨不得弄垮了自己的木器廠。
這問題一出,黃世同父女倆頓時傻眼了。
論股票,這對父女能和楚向前說一天不帶重復,可兩人的眼光也就港島一畝三分地。
哪里想得到,國際貿易中,會有這么多麻煩?
不過,黃世同、黃慧琳,還有七八個一直沒走,坐在餐廳里默默聽著的西裝男,看楚向前的目光再次變的不一樣了。
暗道,難怪人家能這么短的時間內,就成為港島最有錢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