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個個都愿意低價賣物業,但總會有人扛不住,不得不以資產抵扣欠款。
而且按照葉孝禮的獎勵計劃,只要銀行談下的價格,低于預期。那差價中的一半,就是獎勵。
以資本的尿性,特別是渣打和恒生的員工,有利可圖他,那是往死了壓低價格。
只是三天時間,擺在葉孝禮面前的,就有11棟北角的工業大廈。
兩棟中環的小高樓。
剩下的灣仔、銅鑼灣、旺角、油麻地大大小小的物業三十多個。
這要是全買下來,明大手中的1億港幣現金,立馬就會少七、八千萬。
葉孝禮一時間拿不準,而且除了這些物業外,還有不少物業正在談。
所以左思右想,最后打電話給楚向前和其他股東。
要求召開緊急董事會,確定到底買下哪些物業。
不過打電話給楚向前時,葉孝禮說是手里的好物業有點多。
這才請他過去,看看有沒有看重的大廈,直接買下來。
正和愛媛在家里,談起木器廠擴建計劃的楚向前,掛了電話后。
笑著對愛媛說道,“看樣子,木器廠新工廠的問題,不用再發愁了。”
港島因為缺地,而且大部分港島工廠,都是小作坊,小企業。
所以很早以前,港島就開始流行工業大廈。
雖然這種大廈的隱患不少,但工廠不會遠離人群密集區,對工人上下班和生活有益。
一棟大廈內,或者周圍幾棟大廈內,很多有是同一行業的相關企業。
互通有無,生意會更好做。
所以才有了工業大廈在港島興旺起來的可能。
而買下工業大廈當作木器廠的廠房,也能節省新建廠房的時間。
當然,楚向前肯定不會放棄,借著廠房的名義大肆買地的計劃。
即便十畝地上,只建一棟廠房,剩下的大部分都空置,將來只要建住宅樓,就是十倍、幾十倍的利潤。
愛媛不解的跟著楚向前一起出門,到了明大的總部后,楚向前抬頭看了看這棟4層的小樓。
暗道這棟樓還是太小,實在配不上明大。
和葉孝禮見面后,得知有兩棟中環的小高樓,楚向前毫不猶豫就花了1400萬買了下來。
比起幾個月前,即便是中環,地價也跌了2成。
當初和小摩根交易,用來抵扣款項的那棟中環12層高的大廈,可是花了楚向前1600萬港幣。
可現在兩棟8層的小高樓,卻只要1400萬。
所以即便將來很可能還會跌,楚向前還是毫不猶豫的買了下來。
這種金融中心的物業,可遇不可求。
不是銀行催收一筆快要到期的借款,業主根本舍不得賣。
確定了價格后,楚向前笑著對葉孝禮說道,“我買下的這兩棟中環大廈,其中一棟半價租給明大,當作新的總部大樓怎么樣?”
葉孝禮一愣,沒想到楚向前剛買下,轉頭就像租給公司。
但仔細想想,三年期的半價租金,即便還是略顯貴了點。
但那兩棟大廈在中環,能把總部放在那邊的,就沒一個是小公司。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