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t“積分優勢當然有。”
\t
\t主持人神秘一笑,然后一把掀開旁邊桌上蒙著的紅布“當當當,看,這些就是我們節目組給大家準備的剝筍工具,這些工具可不是白給你們的,得用積分換,不同的工具價格也是不一樣的,而你們的積分則得按各位所挖的筍的重量來結算,一斤筍等于1個積分。”
\t
\t也就是說,他們能獲得什么剝筍工具,全靠他們早上挖了多少筍,得到了多少積分。
\t
\t看著桌上擺著的各種工具,什么菜刀錘子鍋鏟指甲鉗各種亂七八糟的都有,但真正適合剝筍的就那兩樣,沈于翔他們心理平衡了。
\t
\t畢竟大家都明白,一個好用的工具,遠比需要剝更少的筍來得有優勢。
\t
\t舉個例子一個人得剝十斤筍,另一個卻只需要剝八斤,但多剝筍的那人卻有一把鋒利的大菜刀,而少剝筍的只有一根小小的指甲鉗,最后誰剝的快
\t
\t結果不言而喻。
\t
\t所以這會兒大家已經不關心自己需要剝多少筍了,他們正在暗暗合計手上的積分,看著一會兒要兌換什么工具更好。
\t
\t在兌換之前,自然得先給每個人挖的筍稱重。
\t
\t最終積分排名如下
\t
\t沈于翔,挖了五十斤筍,獲得50點積分。
\t張梵,挖了四十五斤筍,獲得45點積分。
\t池清,挖了三十九斤筍,獲得39點積分。
\t程暢,挖了三十七斤筍,獲得37點積分。
\t
\t大家挖的筍自然不可能都是整斤,不過為了方便計算,都采取了四舍五入法,給算成整數。
\t
\t說實話,這個結果出來后還是讓人有點小驚訝的。
\t
\t沈于翔跟張梵能占據第一第二名并不出奇,他倆都有健身的習慣,加上兩人都是農村出身,以前也幫著家里干過不少農活,挖筍對他們來說雖然不太熟悉,但操作難度不大,體力也能跟得上。
\t
\t但池清能超過程暢獲得第三名就有點出乎意料了。
\t
\t不過仔細想想,挖筍除了把筍從土里挖出來,還得先找著筍才行,所以即便池清體力不行力氣也小,也從沒挖過,但如果她運氣好,能多找到筍,再賣力苦干一下,也不是不可能挖到那么多筍。
\t
\t想明白后,大家很快略過這茬,開始積極地盤算要兌換什么工具。
\t
\t兌換工具不分先后,只看你有沒有積分。
\t
\t很快的,那把最好用的大菜刀就被沈于翔兌換走了,正好價值50個積分。
\t
\t見有人出手了,其他人也連忙緊隨其后。
\t
\t張梵迅速搶下了一把小巧的水果刀,池清搶了那個鐵鍋鏟,鐵鏟的邊緣還算鋒利,勉強能用用,程暢他挑挑揀揀,最后只拿了指甲鉗。
\t
\t沒辦法,其他的錘子洗臉盆什么的,根本沒辦法拿來剝筍殼,只能在矮個子里拔高個了。
\t
\t各自獲得工具的眾人在主持人的一聲令下,就開始緊張地剝起了筍殼。
\t
\t池梨被媽媽暫時擱在一旁的長椅上繼續睡,但在這么吵雜的環境里,她其實也睡不下去了,只能迷迷瞪瞪地爬起來,癟著小嘴找媽媽。
\t
\t“媽媽”
\t
\t看見媽媽坐在一旁拿著個鐵鏟對著個不認識的東西不知道在干什么,池梨自己爬下長椅,邁著小短腿,像只小企鵝一樣,晃晃悠悠地走過去,探頭探腦地看兩眼,好奇地問“媽媽,這個是什么呀”
\t
\t“這個是筍。”池清邊給女兒解釋邊笨拙地繼續著手上的動作,她先用鐵鏟鋒利的邊緣使勁磨筍殼,等費勁巴拉地磨出點裂口,再上手去掰。
\t
\t弄了好一會兒,才掰下那么一片筍殼。
\t
\t說實話,這工具一點都不好用。
\t
\t畢竟是鍋鏟,再鋒利也不可能真的像刀子一樣那么好使,所以在試過幾回后,池清干脆丟開鍋鏟,自己徒手剝筍殼了。
\t
\t事實證明,徒手剝殼比用不趁手的工具方便多了,旁邊的程暢也早就放棄那小小的指甲鉗,上手就是一頓硬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