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除去靠前那中間部分是作為客廳區域之外,左右四個小房間都會作為臥室使用,而客廳后面的那個稍大些的屋子初步估計是拿來當倉庫,日后如果還有什么需求再說。
\t
\t樓間距簡遠留了三米多,然后他在底下那兩條橫桿上面大約每隔一米處,左右兩邊弄了兩條平行橫桿。
\t
\t如果說底下的兩條橫桿是豎著上下卡在承重柱中獎部位,那么上面的橫桿則是左右卡在承重柱的兩側部位,為了更加穩固,同樣是采用了挖凹槽,卡槽位,加卡棍釘跟繩子捆綁等方式來加固。
\t
\t穩穩地,就算人整個踩上去也不會晃。
\t
\t后面簡遠他們就是踩著最頂端的那兩條橫桿,才能夠將屋頂框架給弄起來。
\t
\t為了方便排水,防止雨水堆積在屋頂,他們采用的是傳統的屋檐結構,就是三角屋檐。
\t
\t三角屋檐很容易弄,只需要在左右兩側分別用兩根長竹竿交叉捆綁起來,然后在頂端中間架上一條長竹竿,就能弄好屋檐框架,后期只需要將竹片一條條傾斜著擺在左右兩側,讓它有個向下的弧度,以后下雨天,雨水自然會自己沿著屋檐往下流。
\t
\t內部的頂上為了加固,還用兩條非常長的竹竿,交叉著固定在四邊斜對角上,仰頭望去,就是個長方形邊框里加了個叉。
\t
\t沒錯,又是三角穩固結構。
\t
\t同樣的結構還被運用在了各種地方。
\t
\t例如吊樓底下的承重柱,也會被在側邊交叉著卡上兩根竹子,構成三角結構,中間那杯劃分成一格格的長方形橫桿間,也會增加兩條交叉斜桿,同樣是挖卡槽卡進去的,相當穩固。
\t
\t由于做得比較繁瑣,所以即便只是建設個框架,工程量也不小,等整個竹樓框架徹底做完,緊接著就是開始填充了。
\t
\t第一個被率先填充的是屋頂。
\t
\t簡遠跟陳櫨澤配合,加上池梨與孫雯在下面搭把手,四人齊心協力,先測量好角度,定好位置,然后將一根根提前被切割好長度的竹子擺上去。
\t
\t這些竹子在兩段率先算好的位置上都提前挖好了卡槽,再將其擺上屋頂時,只需要準對卡槽位置一卡,就可以將其卡在屋頂上,而不會掉落。
\t
\t當然,后面還得用各種竹片釘子跟繩子加固,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t
\t左右兩側的屋頂都得鋪滿,這個工程量相當大,光是算位置挖卡槽就花費了池梨他們不少時間,反而是最后鋪設屋頂還比較快一些。
\t
\t當然,僅僅這么一層屋頂那肯定是不夠的。
\t
\t圓柱形的竹子與竹子之間排列得再怎么緊密,也還是會有縫隙。
\t
\t所以這只是第一層,緊接著他們還需要鋪第二層。
\t
\t第二層被固定在屋頂上的竹子是特意被對半片開,并且挖空了中間竹節的,一端頂部還做了特殊處理。
\t
\t簡遠跟陳櫨澤面對面跪趴在兩邊的屋頂上,兩人一起先將一條竹子切面朝上,對準位置,按在屋頂最邊緣處,然后頂端合在一起,那里有個特殊的槽扣,就跟老式錢包那種開扣一樣,只需要傾斜著對準角度將兩邊開口相反的凹槽扣在一起,并合緊,就可以將兩根竹子牢牢地卡在一起,還不會掉。
\t
\t然后再拿一根細小的竹片卡住剩余的縫隙,這下就能徹底保證它不會輕易松開。
\t
\t第二片竹子是反著扣下的,正好扣在原先那個的一側邊緣,第三根則翻過來,穿插在第二片竹子上面,三者構成那種波浪型屋頂,也就是最經典的排水溝屋頂。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