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t她這番話就等同于小孩子跟父母許諾要考全年級第一一樣,看似就是用來哄人的,但不管女兒能不能考上舉人進士,許氏這會兒卻是真的被她給哄著了,樂得那笑聲連坐在前頭馬車里的池秀才都聽得見。
\t
\t由于池梨考上秀才后收的禮物太多,導致回家時行李翻倍,不得已,池家只能多雇了一輛馬車,一家人分成兩輛馬車回家。
\t
\t這些收來的禮物里適合池梨用的都被給到她手上,而那些她用不上的則由許氏處理,今后若有需要回禮的時候,也由許氏去安排,不需要吃力去操心,反正這些許氏都是做熟了的,并不麻煩。
\t
\t不過經此一提醒,許氏也開始考慮要給女兒手底下添兩個能用的人。
\t
\t池家并非什么大富大貴的人家,家里的仆從不多,總共加起來還不超過十個。
\t
\t池梨這邊有個貼身丫鬟,還有一位粗使婆子,池秀才那邊則配了兩個小廝跟一位管事,余下都在許氏手底下管著。
\t
\t后面來的趙家姐弟雖也是來伺候池梨的,但他們不算仆從,且兩人年紀尚小,還需要多培養幾年才能得用。
\t
\t所以女兒如今身邊缺個能管事且得用的人,許氏倒是能直接從身邊劃個管事婆子過去,但有她在,對方并不會對女兒百分百忠心,即便其真正忠心的人是自己,許氏也是不愿意讓這種人留在女兒身邊的。
\t
\t因此她心底盤算著回頭找人牙子去采買幾個下人回來,再讓女兒挑一挑,留兩個手腳勤快能辦事的在身邊,這樣她日后有什么事身邊也有個能使喚跑腿的人。
\t
\t池梨中秀才的好處直到回了大垵縣后才真正體現出來。
\t
\t她得的是第五名,按南淮府地方規定,院試前五者,可賜稟生,稟生是對考試成績最好那批人的獎勵,其不僅擁有秀才的一切如免除徭役,免田稅,見官不跪等特權,每月還能額外從官府領一定米糧。
\t
\t而稟生的具體名額數目由地方官員根據實際情況決定。
\t
\t池梨聽她爹說,當年他考科舉時讀書人還比較珍貴,所以官府給的稟生名額比較多,基本上能考中前十的都能獲得,池秀才就是其中一員,所以他現在還能每月去官府領米糧。
\t
\t但后面隨著讀書人越來越多,考中的秀才也越發多了起來,秀才就不怎么值錢了,官府給的稟生名額就逐漸減少,到現在每屆院試也才給五個名額。
\t
\t池梨也是運氣好,正好卡在最末位,才占了這個名額。
\t
\t雖說官府每月給的米糧不是很多,折合銀兩甚至都還不夠一兩銀子,但這也算是一種額外所得,且也代表著池梨足夠優秀,才能獲得稟生名額,是一種能夠拿出去炫耀的榮耀來著。
\t
\t此外,池梨也能像她爹一樣,為家里免除一百畝田地的賦稅,這也就意味著,池家每年所能得到的糧食更多,收入直接上漲一大截。
\t
\t可能也是知曉池家自己地多,完全能用光這一百畝田地的名額,所以他們回來后沒有人不長眼地上門來要求將部分田地掛靠在池梨名下,以此免稅。
\t
\t本屆院試大垵縣不僅只有池梨一人考中秀才,還有另外一個家中貧困的學子也考上了,他在縣城里的另一家由一位楊姓秀才開辦的私塾里讀書。
\t
\t大垵縣里也就三家私塾,其中兩家都有人考上秀才,聽聞那第三家私塾的夫子氣得吹胡子瞪眼的,暗地里不知道痛罵了自家不成器的學生們多少回。
\t
\t不過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池梨聽說,那位家里貧困的學子在考上秀才后,立馬就有些縣里的富戶找上門去,送著禮地請求將部分田地掛靠在對方名下,為此還愿意每年送上一成收成作為謝禮。
\t
\t這于他們雙方而言都是有益的事,那學子能借此讓家中日子逐漸好起來,而富戶則能少交兩成賦稅,彼此皆大歡喜。
\t
\t最終對方與那幾戶人家談成合作池梨不知,但她后面有一回偶然在街上見到對方,瞧見其已然脫下之前打滿了補丁的舊衣袍,換上了一身新衣裳,整個人還胖乎了些,不再是一副長期吃不飽的,營養不良的樣子。
\t
\t“看來這生活過得還不錯。”池梨小聲自語道。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