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行指了指胡八一的背包說道“之前在血玉棺材里找到的龍虎杖,拿出來試試。”
胡八一將龍虎短杖拿出,仔細研究了下,一分為二,又看了看石門,找到兩處孔洞,將短杖插入石鎖孔不過片刻,厚重石門竟然自行開啟了。
幾人來到天宮正殿,兩旁皆是巨大石像列陣,奇形怪狀,很像是源于古老神只。
正殿氣溫明顯降低,越往里走越能感覺到陰冷,正中擺放一尊青銅鼎,引起了宋行的興趣。
這具青銅鼎是由紅銅和錫等金屬鑄造而成的,并非長期埋于地下呈現的青綠色,而是它原本的金燦色,在這大殿之中熠熠生輝。
作為古代禮治社會政治、經濟權力的象征,王、侯所制造的鼎、簋也被視為國家權力合法性的來源。
傳說大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鑄鼎于荊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諸侯、統治中原的夏王朝立國的標志。
而“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則是表明每一次王朝的代興,“九鼎“便隨之易手。
春秋時,楚莊公向周定王的使者“問鼎之大小、輕重“,使得“問鼎“一詞成為覬覦國家權力或泛指試圖取得支配性的經典說法。
置立于王室或宗廟內青銅禮器的轉移,實質上是權力與財富的再分配所帶來的政權轉移,“九鼎“作為中央政權的象征,誰占有了“九鼎“,誰就握有全國最高的政治權力。
各級貴族在使用禮器的種類、數量上都有嚴格的規定,種類和數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貴族等級的高低。
所謂“鐘鳴鼎食“,即是表示了家族人丁興旺、仆役眾多的龐大場面,成為貴族顯示自己身份之高貴的標志。
宋行面前的青銅鼎高大峻挺,通體厚重,其形作圓腹,底部微圓,口內斂,折沿方唇,向內略作傾斜,腹部外鼓,口沿上有一對微向外張的立耳。
耳的下部內側伸入器腹,三柱足下部略內束,與足對應的內底有三個深孔,耳外側飾兩道凹槽,頸部有六道短棱嵴,飾獸面紋六組,每組兩種,一種有身,一種無身,足上部飾羊角獸面,獸角翹出器表,均以云雷紋填底。
宋行猜測,這青銅鼎應該是獻王欲彷中原帝王一統天下之心,打造的這用來在祭祀儀式上烹煮尸體祭天的大鼎。
視線越過大鼎,宮殿墻壁上刻著一些壁畫。
通過壁畫可以推斷古滇國所發生的事跡,上面還有許多與占卜行巫有關的祭禮活動。
正殿寶座左右之處,都有獻王壁畫,至于壁畫上凋刻的古篆文的大概意思,則是介紹了雮塵珠的來歷。
看著壁畫之中獻王冠頂部紅石,胡八一心情有些激動“太好了,看來這就是雮塵珠,雮塵珠果然在獻王墓中。”
王胖子轉頭看著金碧輝煌的宮殿,心中也是激動“難道這里就是獻王墓”
宋行卻搖頭說道“有青銅鼎在,說明這里是獻王祭祀天神的地方,建在懸崖之上估計是為了和天神更近一些,這里應該不是獻王墓。”
雪莉楊和胡八一也認為宋行說的有道理,唯有王胖子還不死心的在宮殿中搜尋了起來。
宋行再次伸手扔出幾枚銅錢,銅錢落地在地面翻滾起來,最終停留在東西南北的五個方位。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