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從腰間取下一個酒葫蘆,先給自己灌了一大口,才笑著說道“我乃青城山邊一旅人,生平最喜和人斗酒,你可以稱呼我為斗酒和尚”
宋行瞳孔猛地一縮,“斗酒僧”
他想不到眼前這貌不驚人的和尚,竟然會是百年前在少林寺中留下九陽神功的斗酒僧。
斗酒僧可是和王重陽一個時代的人物,活到如今,豈不是有一百五十歲了
斗酒僧見宋行臉上的表情,哈哈一笑“怎么,莫非你聽說過和尚”
宋行施禮道“晚輩聽聞過前輩在少林留下九陽真經,是以知道前輩的名號。”
斗酒僧笑道“原來如此,那都是一百年前的事情了,你們又不是少林弟子,為何會知道這段往事”
原來楞伽經初時在天竺流傳,其時天竺未知造紙之術,以尖針將經文刺于貝葉之上。
達摩祖師于梁武帝時將貝葉經自天絲攜來中土,傳入少林寺,貝葉易碎,藏讀不便,少林僧人便抄錄于白紙之上,裝訂成冊。
彼時的斗酒僧隱居在少林之中,在斗酒贏了王重陽,翻閱九陰真經之后,在楞伽經行間空隙中另行創了一部華文的九陽真經,講的是修習內功的高深武學。
千余年來,少林僧人所讀的楞伽經均為華文譯本,無人去讀梵文原本。
這部九陽真經在藏經閣中雖藏得年深月久,卻從來沒人去翻閱過一句一頁。
直到后世覺遠和尚無書不讀,無經不閱,見到之后便誦讀不疑,不知不覺間竟習得了高深內功。
宋行沒有想到,眼前這個神秘的和尚,竟然會是百年前撰寫九陽真經的斗酒僧。
活了百年的張三豐已經是江湖上公認的第一人,而比張三豐活得更久,天分更高的奇人,如今的斗酒僧,又到了什么樣的境界
“小友,你怎么發呆”見宋行愣愣的站在原地,似乎是陷入沉思當中。
斗酒僧提醒道“詭物雖除去,但殘留的詭力對人體有傷害,還是先離開這里為好。”
宋行點頭,說道“我只是詫異,實在沒想到會在此地遇到江湖上最神秘的斗酒神僧。”
斗酒僧擺了擺手“只不過是活的久了一點罷了,神僧什么的也休提了,我一輩子亦儒亦道亦僧,穿這身打扮不過是習慣了而已,可沒打算做一輩子和尚。”
“倒是我久不履江湖,現在的后生晚輩都如你這般厲害了嗎”
宋行驚嘆斗酒僧內力深不可測,他何嘗又不驚奇宋行一身功夫驚世駭俗呢。
看到宋行的武功高的匪夷所思,斗酒僧心中也閃過一個念頭。
這些年來,他獨自行走江湖誅殺那些作惡的詭物,但隨著年紀的增長,已經有些力不從心。
如今看到宋行如此良才美玉,心中頓時有了幾分其他的打算。
于是斗酒僧也不急著離去,見宋行邀請他上馬車坐坐,也不拒絕,有心無心之下開始攀談起來。
“說起來,我們此行前往西域,還和斗酒大師你有幾分關聯呢。”
聽到宋行如此說,斗酒僧頓時起了幾分好奇。
于是宋行說起當年楊過打敗金輪法王,蒙古武士尹克西和瀟湘子逃到嵩山,后發現張君寶在少林寺廊下讀楞伽經,尹克西悄悄走到他身后,伸手點了他的穴道,把那四卷楞伽經取去。
后來,覺遠和張君寶追趕尹克西和瀟湘子二人至華山之巔,巧遇楊過、小龍女、郭襄等人。
尹克西和瀟湘子眼看無法脫身,剛好身邊有只蒼猿,兩人心生一計,便割開蒼猿肚腹,將經書藏在其中。
覺遠、張君寶、楊過等搜索瀟湘子、尹克西二人身畔,不見經書,便放他們帶同蒼猿下山。
瀟湘子和尹克西帶同蒼猿,遠赴西域,兩人心中各有所忌,生怕對方先習成經中武功,害死自己,互相牽制,遲遲不敢取出猿腹中的經書,最后來到昆侖山的驚神峰上,尹湘兩人互施暗算,斗了個兩敗俱傷而死。
這部修習內功的無上心法,從此留在蒼猿腹中。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