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佐對周圍將佐詢問了一圈,人人都表示要對那幾個家奴治罪,最好也就是將功抵過,稍加寬恕罷了。得到這樣的回答王文佐倒也不意外,從西魏北周發展而來的府兵制實際上就是對關隴地區豪強體系的一種妥協,即中央承認地方豪強實力的合法性,并予以相應的官職,換取其支持,并將其軍事力量納入府兵體系之中。其后雖然其中央軍的性質越來越重,但是有一點沒有改變,那就是其兵源標準是從富裕階層選拔,尤其是軍官階層,更是幾乎都是來源于形勢豪強之家,尤其是關中、隴西、河東、河北等靠近邊陲,善于騎射、驍勇善戰的良家子階層。
從柳安、崔弘度、沈法僧、顧慈航、元驁烈、張君巖等人的姓氏也不難看出一二來,這些人在郡縣都是強宗豪右,有多則上萬畝,少則數百畝的田地,豢養有家奴部曲,祖上也多少有出任朝廷的官職,也只有這樣的家庭才能供養出像他們這樣武藝精熟、嫻于軍事的職業軍人。對于他們來說,主奴之間的封建秩序才是恒古不變的規矩,對于破壞這一規矩的人,必須予以嚴厲的懲罰,哪怕是這一破壞對己方暫時有利。
“有些遺憾”王文佐嘆了口氣“我倒是覺得應當對這幾個家奴予以嘉獎”
“三郎這可是背主之人呀”沈法僧一聽便急了“若是桑丘也這么對你”
“莫急,且聽我把話先說完”王文佐笑著抬了抬手“諸位,我們來百濟也有半年了,大家對這里也不像剛開始那樣一無所知了。我斗膽說一句,只要百濟人能夠團結一心,我們是奈何不了他們的,這片土地終歸是還是他們的”
眾人愣住了,他們沒想到王文佐在大勝之余突然說出這么一句喪氣話來,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王文佐沒有理會,徑直說了下去“按照百濟人的史料,百濟出自扶余,所以他們的國王皆以扶余為姓。其建國于后漢安帝年間,距今已經有四百余年,其間興衰變幻,但國運不絕如縷。蘇大將軍破其國都,遷其王室豪杰萬余人返唐。但其四百余年,數十代的傳承,德澤何等深厚,草莽之中又豈會沒有一二豪杰領兵復國百姓又豈會沒有思慕之心這又豈是人力所能對抗的”
“三郎也未免言過其實了,說到底百濟不過是一海東小國罷了”顧慈航道。
“海東小國”王文佐笑道“小顧,你可記得當初隋文帝滅陳時出兵多少”
“分兵五路,共五十萬”
“嗯,文帝滅陳后,清點府庫圖籍,陳國共有戶口五十萬;而百濟有戶口七十六萬,我們眼下有多少人馬別忘了,這黃海可比長江寬多了”
面對王文佐的反駁,顧慈航無言以對,一旁的元驁烈思慮要深一些“那三郎你的意思是大唐最后會輸”
“如果百濟人會團結一心,那我們肯定會輸,按照五戶出一丁算,百濟人最少也可以出兵十五萬人,倭國和高句麗也會支持他們”
眾人默然,王文佐方才說的五戶出一丁以戰時的衡量標準其實已經非常寬松了,三戶一丁,兩戶一丁,一戶一丁都不是不可能的,在緊急時刻,甚至會出現男丁盡數充軍,壯婦轉運的情況。尤其是百濟是本土作戰,這意味著除去十五萬軍隊外還有大量的鄉兵、團結兵,而唐軍的每一兵一卒都要渡海而來,這樣的消耗戰唐軍是無論如何也贏不了的。蘇定方當初之所以能贏得那么輕松,是因為打了百濟人一個措手不及,還來不及全面動員就國都失守,國君被俘,而現在已經不可能了。
“所以要想打贏,唯一的辦法就只有讓百濟人不能團結一致”王文佐笑道“你們說的那些雖然有理,可是別忘了咱們現在是外來人,又何必替百濟人來處置主奴的事情他們若是主奴紛爭,那得利的是誰等到將來我們打贏了,再來重樹綱常也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