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治的情況更為特殊,其父李世民是唐帝國實際的建立者,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帝王,在繼承了其豐厚的政治遺產的同時,也繼承了最強大的功臣集團,這些擁有出色軍政才能的豪杰們也許對李治偉大的父親忠心耿耿,但對于這個遜色了許多的兒子可就未必那么忠誠了。
畢竟李世民可以把皇位傳給李治,卻沒法把才能和威望留給兒子。更糟糕的是,這些功臣們已經通過聯姻與皇族捆綁在一起,換句話說,宮廷與朝堂已經完全融為一體,皇族與勛貴也密不可分,考慮到李世民在立儲時在皇族內部留下的諸多矛盾,李治登基后的局面可想而知。
按照史書的記載,李治在面對房遺愛謀反案時的表現頗為符合其“仁懦”的人設,比如當他審問房遺愛時,居然說出“你是我的親戚,為何謀反”的話來。
后來當長孫無忌向其稟告謀反案牽涉到吳王李恪和荊王李元景時,李治哭泣著說“荊王,朕之叔父;吳王,朕兄;欲免其死,可乎”,將房遺愛謀反案株連極廣的責任推到了長孫無忌的身上。
但從后來李治在執政中表現出來的手腕和果決來,這種描寫就只能說是古代史書中“為尊者諱”的一種慣用手法了。畢竟后來有人舉報長孫無忌謀反時,李治的表現還是哭著說“舅若果然,朕決不忍殺之,天下將謂朕何后世將謂朕何”,好似李治又是被手下蒙蔽,誤殺了長孫無忌。
當然司馬光還是有點史家的良心,在后面補了一句,“上以為然,竟不引問無忌”李治以為說的不錯,竟然不與長孫無忌當面對質,狠狠的黑了李治一把。
“帝王家,帝王家呀”
李治發出一聲深沉的嘆息,將被驚叫聲引來的宮女斥退,躺了下去,但卻再也無法重新入睡了,回憶的畫面就好像走馬燈一般在他的腦子里旋轉,難道當年自己做的太過分了嗎但自古以來帝王家不都是這樣嗎若是易地而處,只怕自己的下場只會更加不堪。
父親也曾經在玄武門襲殺兄弟,從爺爺手中奪過權力,只是他后來勵精圖治,開疆拓土,華夷百姓不都也對其崇敬有加只要自己能夠像父親那樣,在后世的史書上自己的名聲應該也不會太差的吧想到這里,他才覺得好了些,漸漸的睡了過去。
次日清晨,院子里的鳥鳴聲將李治從睡夢中喚醒,他并沒有立刻睜開眼睛,而是默默的享受這難得的片刻寧靜,只有在這個時候他才能忘掉那些刀光劍影,利害得失,想起自己曾經還是那個坐在堂上,面對桃花,佛經的少年。
“官家”
太監的聲音將李治從回憶中拉了回來,他立刻睜開眼睛,沉聲問道“什么事”
“登州有軍情傳回”
“蘇大將軍言,渡海之事已經全部準備停當,只待有利風向;臨海公也順利抵達京城,準備調遣新羅兵北上”
“嗯”李治點了點頭“遼東道那邊可有消息”
“尚無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