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扶余忠勝本想反駁,但話到了嘴邊又咽回去了,阿澄這句話還真有幾分道理,把孩子留在周留城也是給扶余豐璋出難題,還不如讓鬼室蕓將其帶走,少了許多麻煩
“也好,那我就把這件事先稟告王兄”扶余忠勝點了點頭“你讓王后收拾一下,過兩天我便讓人護送你們出城”
“你要讓小姐去哪里”
“氐禮城”
泗沘城,都督府、兵曹署。
“這些都交給你了”杜爽指著堂下黑壓壓的人頭對王文佐說道。
“杜長史,我這里是兵曹”王文佐艱難的辯解道“掌管的是掌軍防烽驛門禁田獵儀仗等事,不是照看這些半大孩子呀”
“這些不是孩子,是四周百濟村寨送來的人質”杜爽笑道“你敢說這與你兵曹無關嗎”
“這個”王文佐頓時啞然,正如杜爽所言,自從他伏擊倭人運糧隊,并乘機拿下熊津城之后,位于泗沘和熊津周圍的大部分百濟村寨都向唐軍表示了順從,而唐軍中唯一有處置百濟降人經驗的就是王文佐,于是王文佐就依照先前柴川柵的舊例行事清點戶口、交人質、征收少量賦稅,把他忙了個不可開交。無獨有偶的是,這段時間的經歷讓杜爽對王文佐的印象好了不少,用他的話說就是想不到文佐一個武夫還是個良佐之才。
但這又帶來了一個新問題,為了確保人質有足夠的效果,王文佐要求各村寨必須交出村長或者長老的男孩,年齡在十二到十六之間,結果一下子送來了兩百上下的半大孩子,怎么看管、處置這些人質就成了一個大難題畢竟這些村寨都是主動歸降,不是唐軍打下來的,人質又是出自村寨的上層,那就不能以囚徒視之;但這個年紀的小子最是精力旺盛,難于看管,要是在唐軍手里死了幾個,傳出去名聲可不太好聽。
“怎么樣王參軍素來多智,想必已經有了主意吧”杜爽得意的問道。
“以在下所見,最好的法子是把這些人質都送到定林寺去”
“定林寺”杜爽聞言一愣“你是說那座破廟,不行不行,人家把孩子送來當人質,你怎么都送去出家了,要是傳出去了,還有誰敢歸降大唐”
“杜長史,請問若是在大唐,這個年紀的少年應該在干什么”
“自然是潛心向學呀”
“杜長史說的不錯,可這百濟國與我大唐不同,我大唐若想求學,有家學、有州縣之學、有名師大儒開門收徒的私學,而百濟國崇信釋家,他們的學術不在官府,而在寺院,我把他們送到定林寺,修習學藝,又有哪個能說我大唐的不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