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東來已經很多年沒有回家了,他對家鄉全部的渴望最后都化成了不明不白的冤氣。
這讓他越靠近家鄉就越沉默。
他時常讀書,每天都給未起寧講他在做官時的點滴,父子兩人一起討論。
未起寧每次聽到那些稀奇的衙門故事都震驚的目瞪口呆。
未東來“做父母官,衙門中的公事只占兩成,更多的功夫要下在外面。要愛護百姓,要與著姓和睦相處,要寬嚴相濟,要與同鄉同窗保持聯系。這些功夫都不能忘。”
未起寧默默記下來。
未東來又說起這次國喪。
“你沒有經歷過,這一次也算是一回難得的經歷,你要用心記下來,日后說不定能用得上。”未東來說。
未起寧“國喪不常有吧”
未東來笑道“你又知道了你對皇上身邊的事了解多少啊皇上有幾位娘娘,你都知道姓名來歷嗎”
未起寧傻眼了“這個用不著知道吧”
未東來想了想,說“袁家我記得,袁三子是在某個道宮當官吧”
當朝不算十分的崇佛崇道,因為并沒有哪位皇上給自己起個道號。但也有幾座道宮,奉養的是皇室宗親貴戚。
比如這回駕崩的太上皇就是禪位后住在道宮里了。
道宮里的道士們只負責道家的公事,另有委派的大臣在道宮里負責俗務。
這些大臣有的會起個道號,做個編外道士。也有的只著官袍,只當這是一份官差。
未東來記得他出鄉做官前,袁家袁三子道號三子,就已經在道宮當了許多年的官了。聽說他十幾歲的時候就透出慧根,是由某位知名道士推薦過去的,道士們的師徒關系比皇上委派官員要簡單些,袁三子先有了三子的道號,據說是上面已經有了兩位師兄,他剛好是第三個,是個關門子弟。
袁三子先拜了師,再做的官。
未東來跟袁三子還時常通信,每年都要聯系幾回的。
未東來說“你跟袁家這一輩的哪個小輩關系最好”
未起寧“袁道長。”
未東來“袁家又出了一位小道士”
未起寧趕緊改口“不是不是他叫袁祭道。”袁道長是有一回楚顏說漏嘴了,他覺得好玩,就也在心底叫袁道長了。
未東來“你這孩子,怎么給人起外號不可以當面稱號,除非你們關系極好,他不介意,不然這就是得罪人的,要是被人以為你看不起人就糟了,對你的名聲不好。”
未起寧低頭受教。
未東來教訓完了又在心底夸未起寧是個活潑的好孩子。看他在外面斯文有禮的樣子,怕他是個靦腆的性子,容易吃虧。現在看起來性格還是很活潑的,這就很好。
未東來“你這好友如果日后也在道宮當官,你以后就要與他多多聯系。從道宮那里打聽朝中的事要簡單許多。”
有時比從同窗那里打聽都快,也容易。
未起寧再次記下來。
眼見就要到家了,未東來特意在驛站停了一晚,洗澡換衣服,休息一下。
晚上,未東來猶豫很久,小心翼翼地問起楚氏現在是什么樣。
未東來“你娘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