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行到半路,楚顏才想起來問他們這是去哪里,都要出城了,難道是要就這么走
倒也不是不行。
就是行李都沒收拾。
未起寧小聲說“爹帶我們去城外寺廟給上皇上香。”
楚顏“”
出乎她意料之外。但細想起來,又覺得沒有比這更合理的理由了。
不告訴老太爺和老太太就出來,只有對太上皇的一片忠心可以解釋了。
姑父這是帶全家去沐浴皇恩呢。
雖然很像全家出去玩。
車行到城外,太陽漸漸升高。
未東來把車上帶的茶水和茶點拿出來,讓大家吃。
未東來“正好沒吃早飯呢,先吃一點,一會兒爬山才有力氣。”
爬山嗎
楚顏不放心的看向楚氏。
楚氏只怕體力不夠,未必能爬上去
茶點是各種小餅,豆面的、綠豆的、紅豆的、糯米的、黃米的,就是往常她愛吃的那種加了花椒面的炒過的餡的小餅沒有。可能是要去寺廟吧,花椒有氣味,不夠清白。
楚顏又悄悄問未起寧,這其實也是她很好奇的一件事,以前沒問過楚氏,從上周目起她就很想知道寺廟的和尚道士真的不成親沒孩子嗎
之所以會有這種疑問是她聽說過和尚道士有養子。既然有養子,未必就沒有親生的。佛道的發展也是一朝一個樣子的,像蔥姜蒜花椒胡椒這類有味的才是現在說的葷,而不是她知道的性。那生養子嗣會不會其實并不是一開始就禁的
未起寧也悄悄跟她說“我聽說有的得道高僧是成了親之后才出家的。所以應該是有親生孩子和妻妾的。”
車就這么大,再是悄悄話也都能聽見。
楚氏說“很多高僧都是成親后才頓悟的。”
并不是從一出生就有佛緣就住廟里去了,那種都是孤兒。
未東來也插話進來“也有的是為了躲開一些責任,有的是不想出任做官去清苦地,有的則是為了讓家中人口減少,避免稅賦。”
楚顏瞪大眼“為了避稅逃役嗎”
這個她是知道一點的,春喜家就有很重的稅和役,因為是按人頭攤派的,所以逃不掉。她父母只留下最年長的兩個孩子,把小孩子全賣了,也不是只心疼這兩個大的,而是家里只能養得起這么多人,再多一個新生兒就交不起稅了,只能全不要。
現在的稅很重,越是百姓越要交重稅,因為世家反倒有各種免稅優待,有錢人也交得起,只剩下百姓交不起。
她只是沒想到還有避入空門這個好辦法。
怪不得城外這么多寺廟呢她一直覺得寺廟多是因為崇佛崇道,現在看這么多寺廟其實是因為會有很多新入教的和尚道士,因為新人不絕,才會衍生這么多的寺廟。
而且就她知道的,寺廟不是白收人的,要進寺廟做和尚是要先捐錢捐物的。
不過這樣一來,首先省了稅也逃了役,其次交一次錢就省了一輩子的,家人就在近處可以時常相見,最后就是這等于是加入了一個大團伙,寺廟的地位還高,家里有點事還能有個靠山,簡直是一本萬利。
未東來沒想過要在車上講這個,但見楚顏聽得入神,未起寧也認真在聽,他就順便講下去“為官做宰,要照顧民生百姓。以后你到一地,如果當地寺廟多,廟產多,就要當心,當地必有苛捐雜稅成風。”他叮囑未起寧。
未起寧鄭重點頭。這段時間他從父親那里學到許多書上沒有,書院也不講的事,都是他以后一定會用得到的,都非常重要。
未東來一邊講,一邊悄悄打量楚氏。他昨日不敢細看,今日在車內,才敢細細打量。
她的頭上已經有了白發,細細的幾根,散在鬢發間。她的手指上有細碎的傷痕,與他見過的絲娘的手有些相似,這么多年,她做了不少針線家務,受了不少的苦。
她身形未變太多,衣飾不見陳舊,相必二房當家,也并沒有苛待她,這讓他十分感激二弟一家,不然要是上有長輩壓迫,下有二房苛待,他恐怕就見不到她了,她也早熬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