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只是動物而已。”
“就算有靈長類的基因,它也不會變成靈長類。”
“而靈長類是什么,黑猩猩、闊鼻猴它們永遠不可能成為人類。”
他們認定沒有生物能撼動人類在食物鏈上的地位。
第五周,吳博士下達了新的指令,讓實驗室徹底更改第二只幼龍的飼養計劃。
當計劃書下發,其上嚴格到近乎苛刻的條件令一眾研究員瞠目結舌,他們懷疑吳博士是想“合理合規”地弄死公司的第二只資產,不然解釋不通他為什么要制定這么魔鬼的食譜和訓練
可沒人敢發聲。
倒是吳博士看出了他們的猶疑,心情頗好地解釋道“混種基因的恐龍確實寶貴,但我們對它們的了解太少了。在確定第一只能存活的情況下,第二只是該發揮它的作用了。”
他們聽懂了。
第二只混種的誕生只是為了給第一只上一道保險,萬一它中途夭折了,有個備胎也能向上層交差。
而現在,第一只混種已經8周大了,憑著極佳的體質扛過了最易死亡的“基因病爆發期”。如此一來,它能長到成年是板上釘釘的事。
交差項有了,第二只的存在意義就不大了。
實驗室大可以拿它來做各種測試,以便收集混種恐龍的數據,然后用第二只的研究成果去更正第一只的飼養方式。
“我們明白了,博士。”
他們的執行力無疑是驚人的,前后只用了三小時就找到了第一只符合新食譜標準的野生動物,并棄置了準時準點的投喂時間,改用不定時、不定量的投喂手段。
打開管道,他們將一條長約35英寸、餓了近一周的野生網紋蟒放入其中。
它很餓,有攻擊性,能吞下比自己大數倍的獵物,最重要的是它的絞殺能力和咬合力能給“資產”增加捕食的難度。
就這樣,蟒蛇分辨著“食物”的氣息,迅速游入生態箱。
彼時,她正趴在陰影中午休,腦子還沒反應過來,身體卻即刻進入了戰斗狀態。她后知后覺地被本能喚醒,一睜眼就看見了一條蟒,對方正陰冷地鎖定了她。
大腦有一瞬的空白,她想她應該是害怕這種“扭曲”的獵物的,否則不會在對上眼的剎那就失控地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咆哮
有領地被入侵的憤怒,有生命受威脅的恐慌,更多的是“必須殺死讓我感到恐懼之物”的念頭。
她想,她當時幾乎是失智的。
她忘了自己是怎么出擊和搏殺的,只知道回過神時,獵物已被她的雙爪大卸八塊、開膛破肚。
它的頭被踩爛,內臟被踏碎,而她的嘴里正咀嚼著它的脊椎
她停下了動作,僵硬了。
但沒多久她就恢復了常態,低頭干飯,舍掉了人性的喜惡,只留下野獸的作風。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