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設計的冷庫很大,專用于囤積恐龍的尸塊。
一號庫的肉源于“疾病”,二號庫的肉來自“雷擊”,三號庫的肉標注“意外死亡”,而四號庫的肉被貼上了骷髏頭,寫明了是“實驗廢品”。
出于對恐龍肉的食用價值和材料價值的考慮,為防變質,人類給冷庫打造了一套獨立的供電系統。
它不僅有主電源支持,還有備用電源供應,更有不間斷電源和能源管理兩套系統維系。
可以說,即使整座島都斷了電,冷庫也不會斷電,除非運氣不好碰上了海嘯來襲、火山噴發或地震沉沒等自然災害。
因此,在努布拉島“淪陷”后的第15天,當服務區的噴泉關閉、路燈損毀、實驗樓陷入一片黑暗時,冷庫依然沒有停止運行。
或許,人類斥巨資打造它的目的是為了用上一個世紀,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它的存在最終便宜了阿薩思。
有冷庫兜底,她的傷好得極快。
作為一頭大型食肉動物,由于恢復期活動量少,阿薩思每天攝入的食物總量只相當于體重的2,約300千克左右。可暴虐一號和滄龍的尸體總重達到了37噸,她再這么廢下去,也不知何時才能吃完。
對于野生動物來說,“吃得慢”是十分不利于生存的。
因為覬覦食物的對手隨時都會到來。
就像獵豹的食物到手,它會盡快吃掉防止被搶一樣,阿薩思也認為她的食物會被搶,尤其是會被人類窺伺。
正所謂“吃進肚子里的才是自己的”,為了多吃一點,為了加快新陳代謝,阿薩思在沉寂兩周后終于再次崛起,進入了“每天繞島奔跑一圈、每晚下水深潛半小時、每周海邊捉魚十四條以及偶爾挨雷劈一次”的自律狀態。
很好,很有精神。
如此堅持了五天,她每日的攝食量就提升到了450千克左右,并有繼續增長的趨勢。她持之以恒,后續通過39天的時間將暴虐一號吃干抹盡。
之后,她的主食變成了滄龍。
大概是滄龍生活在海中的緣故,它的肉質滑嫩鮮美、肌理流暢;它的身體骨骼柔軟、含鹽量高。雖然不像陸地恐龍那樣肌肉虬結、富有嚼勁,但它入口即化、雜質很少,吃了特別養胃。
就這么規律地過了兩月,阿薩思察覺到自己的身體出現了一些變化。
先是如常的,新愈合的皮膚變得更韌,新長出的龍刺變得更硬。再是反常的,她下水換氣的時間變得更長,皮膚會自行分泌出一種粘液令她變得光滑,讓她的游動暢通無阻,像魚一樣。
接著是細微的,她的五感愈發敏銳,第六感的覺知比之前更強,就連熟睡時也能感知到竊蛋龍的動靜,哪怕它們去便利店偷食的動作再輕。
最后便是熟悉又整體的變化了,在下一個滿月降臨時,阿薩思進入了第三次蛻皮期。
這一次蛻皮持續了三天,期間下了一場暴雨,足夠的濕度幫了她不少忙,助她把整張皮剝了下來。
為了標記領地,也為了明示巢穴,更為了震懾入侵者,阿薩思把蛻下的皮鋪在冷庫外,整了些碎玻璃和廢棄鋼筋裝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