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
現在經過幾年的發展,溫洲在追逐財富的路上,發現造假可以更賺錢,不少家庭工廠開始制造假冒產品,現在溫洲在外界有不少人在罵“可恨的溫洲人”。
“均子放假啦。”
“是,大舅。”
“均子,你怎么曬成了猴精了,你不是坐在教室的……”
“大舅,我這好好學習,也得好好鍛煉身體不是,有句話叫做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嘛!我這課間運動運動就曬黑了。”
“呵呵,你小子這覺悟真高,哈哈!”
“大舅,我給你泡茶。”
“你這家伙真是長大了,這么懂事。”
……
“姐,姐夫,我要做生意,我要辦廠。”
“你好好地工人不當,你要去冒那個危險干什么,你沒看到報紙上看到全國人民天天罵我們辦廠的溫洲人是可恨的嗎?”李國立勸著大舅不要做。
李國立拿著的那份報紙是原商業部胡部長的女兒在一家商場買了一雙新皮鞋,穿了一天后,鞋底就脫膠,成了名副其實的“一日鞋”,女兒的不滿讓主管商業的父親非常生氣,此后,新華社記者報道了這件事,從此,商業系統的打假活得由此拉開序幕。
天杭市一群人憤怒地將5000雙溫洲鞋在武林廣場焚燒,那一把火讓八十年代末溫洲鞋一下子變成了假冒偽劣產品的代名詞。
這就是八十年代著名的武林廣場事件!
“溫洲的鞋子嘛,樣子蠻好看,跳舞跳幾場就壞了。”
“下雨天穿溫洲鞋走路,人在走,鞋底不走了。”
“姐夫,那些都是片面的,我們溫洲鞋子便宜,幾塊一雙的鞋子,一年穿壞也就幾十塊錢和一雙鞋幾十塊穿一年的差不多,他們還多穿了三種款式呢!”
“這么說,你辦廠是要造假了?”
“姐夫你不能那么說,假的當真的賣,那就是售假,假的若是只作假的,那就另當別論。我對偽劣商品的定義是,低質低價,高質高價,都不算偽劣商品,比如說,旅館的拖鞋不要求質量太好,能穿個幾天就好,價格超低,也不叫偽劣商品,只有把低劣的賣成高質的價錢,以次充好,才是偽劣商品。“
“你這說的荒繆!”
……
李國立很討厭他們那些商人的投機倒把,反正話三句就不投機,他們就鬧翻了,李國立直接回到了房間。
“不怕被當作資本主義的尾巴割掉,你就去做,到時候不知道怎么死的,我們這個國家是姓社,不是姓資,一個個都想當資本家,哼!”
“姐夫怎么那么頑固,怎么就……”
“行了,平凡,我不聽你和你姐夫說的那些大道理,你這是到我們家干啥來了。”
“姐,是這樣的,你看姐夫不是都說現在溫洲假冒皮鞋泛濫,我要創業做真皮鞋,我現在缺乏啟動資金,我找姐夫和姐姐借錢一些。”
“借錢?!”
這就是他來的目的。
“你要做事業,我們家沒錢,可是也會支援你一些,姐夫不同意,我做主也給你湊兩千塊。”
“啊,才兩千塊,姐,兩千塊都不夠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