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油,高考是對你的人生未來負責。”
“兒子,你在班級成績很好,但是高考,是全國考生一起考,你心態一定要放好,不能太緊也不能馬虎,因為高考也是一場心理戰的拼搏,誰更臨場心態更好誰就是黑馬,高考,是一場大師級的博弈,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取得最后的勝利。”
李爸對神秘的高考充滿著神惘地說道,他錯過了那個時代的高考,他向往得不得了。
“我知道了爸。”
李爸對李均說出了給兒子高考打氣的話語。
李媽不知道說什么好。
就是一個勁地說:“兒子加油,加油!”
自從1978年華夏恢復高考以來,每年的高考就是華夏的頭等大事之一,無論是大學生精英時代,還是后世大學生的普及,高考都是很多年輕人十年寒窗苦載的第一份答卷。
李均高考前突擊了一個月,上輩子書本上的知識都撿回來了,要不是他是老師,估計撿回來還有難度。
李均沒想過自己重生了就不去讀書,不為別的就會父母對自己的期望,成為大學生,李均也不能讓他們失望。
特別是父親對于大學有著執念,母親更是讀書少,希望兒子能多讀一些書。
為人子,滿足父母的愿望,這也是孝順之道。
這個時代沒有一本二本只說,只有重點院校,一般院校,專科院校,本科自費,專科生自費生之說。
這時候自費生的價格在一年3000元到4000元,這個數字對于這個時代大多數家庭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因為工作才是幾百塊一個月,很多家庭的孩子因為幾分而交不起自費的學費,很多選擇復讀一年又一年。
比如馬云復讀了三年,俞敏洪復讀了三年,有些人甚至五年……三十多歲還在高考。
不過前世,李均依舊是考到重點院校,他還記得自己收到大學通知書的那一天李爸和李媽笑得眼淚都出來了,那恐怕是他們一輩子最開心的時候,
這種幸福是賺了多少錢都不能買來的,李均要完成父母的愿望并不難,所以更不會剝奪父母的開心與快樂,好好高考。
這一年高考李均考前三天梳理了記憶里遙遠過去的試題,李均有癖好,喜歡古玩,也喜歡保留自己每個重要階段保留的一些東西,比如1990年高考的試卷,后世他記得還偶爾看過那泛黃的試卷。
依稀地記得一些東西。
比如當年高考的作為題目,拉開了無數考生的距離,一場語文作文定了很多學生的大學夢想,怎么說,因為那一年的高考偏題是沒有幾分的,而當年卻是有百分之七十的學生偏題。
也就是說,全國幾千萬考生之中只有30%的人領會了出題人的意圖,讓事實也再次證明: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
事后,很多人都忘不了當年的高考語文作文題目,忘不了1990年那多帶刺的玫瑰,很多人眼界都很低,不能超越表象去看問題。
1990年的高考題目是材料作文:1990年目前帶著兩個女兒去玫瑰園,一個女兒告訴母親:“這里不好,每朵花下面都有刺”,另外一個女兒告訴母親,“這里真好,每個刺上面都有花”。根據這一材料展開描寫,寫一篇議論文。
這個后世看來可以寫很多東西文章在這一年作為高考題是帶著色彩的。
1990年往前一年,那是華夏歷史上非常敏感的一年,那一年發生了一個到后世都不能亂說的事件,而這個事件是與大學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