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均思來想去,本科專業還是選擇語言學,而最好的語言學不是燕大,北大,而是首都外國語大學。上輩子選擇的是俄語,踩錯點了,這輩子,他就學英語好了,本身也有英語基礎學得也會輕松。
這一次肯定是百分之百能去外國語,不像上一世,擦邊球,只比錄取分數多一分。
對外國語,那所大學,他還是很緬懷的,里面有不少自己的記憶。
而且華夏改革開放,1992年后定調,全國開始招商引資,無數外資從那一年開始涌入,外國人在華夏的投資如火如荼。
后世互聯網時代更是無數公司到美國,英語系的國家進行融資上市,這都需要不錯的英語口語能力,演說得好,能拿到更多的錢。
未來華夏的二三十年是向西方世界學習的二三十年,所以英語絕對是硬通貨。
看后世那些互聯網巨頭,無不是英語呱呱叫的,馬云不必說,大學英語老師出身,百度李彥宏,留學美國計算機,英語不在話語,劉強東,進修美國大學把到奶茶妹妹,在美國大學可不是漢語教學,他的英文也是相當的牛,再說俞敏洪,更是英語達人。
馬云,李彥宏,劉強東他們為什么融資容易,就是因為英語好,當時的投資人,有錢人讀書海外基金,風險投資都是海外的,外國人的,誰英語好誰就能融來錢,當時很多人融不到錢,比如馬化騰,他英語不好,又沒留學,他一直到融資部到錢,公司幾乎被賤賣好幾次,幾乎關門歇業,發不出工資。
六十萬有人要,就賣出去,他差點就喪失了萬億騰訊帝國,他最后融資到了,還是從外國人那里融資到的。
一個是IDG,美國國際數據集團,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美國技術信息服務公司。
一個是盈科數碼,這是香港李嘉誠幼子李澤楷創立的。
騰訊的早期融資是由留學歸來的李澤楷牽頭的,他主要牽頭,占股不大,主要是外國資本IDG投資。
而且華夏未來的企業上市規則是不能盈利不能上市。
但早期互聯網公司無不是砸錢砸出來的,等他盈利早被人取代了,所以唯有先融資不斷地得到資金,才能成長為巨人公司。
國家上市規則在哪里,沒有盈利的互聯網公司也只能去國外上市,如果英語不錯,去外國上市這個上市融資之路,自然更順暢。
所以這導致未來的華夏互聯網,大錢基本都是國外基金賺去了。
對于那些未來獨角獸公司。
任何一個公司李均砸錢自然是沒問題,但是砸幾十年,李均再多的錢,也是一個人的力量,這種融資牽扯到各種力量,一個公司也是需要各種力量才能成長為巨人的,可以入股抄底未來的巨頭公司,但是一直砸錢,李均覺得沒有必要。
另外一方面,未來李均要做大自己公司了,更是要在西方大鱷們面前與狼共舞,擅長英文,這也是知己知彼,更了解對方。
所以,李均思來想去后決定了學習英語專業。
依舊報考昔日的外國語大學。
而且上一世他也熟悉首都外國語學校,俄羅斯的生意還更方面照顧,他熟悉首都外國語學校周邊,特別是首都中關村的發展。
那里將是華夏未來二十年科教智力和人才資源最為密集地方,那里將擁有以燕大,北大,外國語等四十一所大學高等院校,而且以華夏科學院,華夏工程院所屬院所為代表的國家科研所有數百家,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數百……被譽為華夏的“硅谷”。
聯想,搜狐,愛國者,百度,奧瑞金都是誕生于那里。
劉強東昔日也是那里起家第一桶金。
小小中關村企業占到華夏納斯達克上市企業總數的一半!
自1988年五月那里劃分為首都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那里現在還在建設著,李均完全可以成為最早期入駐的企業,搶占位置,提前布局。
那里將有無數的華夏頂級人才匯集,無數的資源在那里。
所以,李均這是要準備在中關村,讓自己的公司邁一個新臺階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