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這么多把握了,王耀大哥我們可以一起干了,王雄是我兄弟,是我李均的貴人,民航公司我占股兩層如何?”
“以兄弟的頭腦,以兄弟的實力,兩層太少了,八成都不為過!”
“呵呵,王家大哥,以后這生意還得你們運營,我們均瑤外貿現在很多生意,我這邊肯定是沒那么多精力來管理,甚至做這件事情,拿多股份我是不會拿的。”
包機這件事情操心的事情有多少,多得發麻,就是后世報道,王耀蓋章了幾百個,然后組織客源,雖然能認識很多人,但是這差事苦逼啊,不然也不會活活把一個開掛的青年王耀過度勞累死。
他本是民營企業家中的英雄,輿論紛紛議論他未來能把企業究竟做多大,但翹首以盼之際,外界等來的是一個噩耗,他去了。
“這樣,我出資在前期的投資,占股兩層就好了。”
“兩層太少了。”
“既然兄弟不想參與實質性經營,那么我們王家三兄弟六成,你四成。”
“不,不,不,多了,到時候只怕王大哥要說我什么都不干,然后還拿了那么多股份了,這樣吧,三成股份。”
王耀也是一個有魄力的人,當即手寫了一個協議。
王耀四成股份,李均三成股份,王金兩成股份,王雄一成股份,成立天龍包機公司。
端午節,直接在家吃了一頓飯,通過溫洲機場人員,李均就帶著王耀等人,提著禮品到了溫民航局周處的家里。
咨詢包機一事。
老周嚇一跳,這幾個人膽子也忒大了一些,膽敢包機,這是要上天的事情啊!
“哈哈,周處,我們這包飛機本來就是要上天的呀!”
玩笑話過后。
周處也給他們提供了一些建議,指點他們寫出一份嚴謹包機的可行性報告。
先從湘南常沙市開始,從那里開辟常沙到溫洲的航線,承包飛行,每月提前預付當月的包機款作為保證金,一切票證按照民航有關規定辦理,風險由承包者全額承擔,請求湘南民航提供一架40座安24型飛機,每周往返常沙溫洲試飛兩次,航班的保障,案件,飛行以及旅客乘機前后的服務,由常沙和溫洲民航部門負責……
可行性報告,十分詳實,基本就是后世王耀那個成功的模式。
擬稿由王耀和李均共同完成,李均在這件事情上的大局觀和細節上讓王耀十分震驚。
他想著如果這個均瑤外貿的李均自己要單干,這承包飛機,基本上沒他什么事情了。
萬幸他們現在是生意伙伴,而且自己還是最大的占股者和法人,出名也是他出。
只要成功,這事情一定是轟動華夏。
揚名立萬的,可是對方居然就把這個機會讓給了自己,王耀真琢磨不透。
湘南省民航局。
王耀找到省運輸處。
攔下了進入辦公室的何處長。
“你,一個沒有飛機的人,卻要開辟航線,年輕人,你真是異想天開啊!我真不得不佩服你,是不是從精神病醫院出來的?”
省運輸局的何處長似乎不太客氣。
他感覺大早上的,被個年輕人給耽誤時間了。
當王耀給出那一踏認真調研,嚴謹地可行性報告之后。
何處長驚呆了:“這個年輕人,是怎么想到的,還可以這么操作,這么操作,似乎的確可以啊~”